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美学考试试卷

音乐美学考试试卷

从审美客体的角度看,首先,被表现对象所具有的与音乐音响构成联觉对应关系的感性特征是非常有限的。其次,这些特征绝不是某个人所特有的,而是很多人甚至连各种动物、自然界的物体都可能会有的,因此同一首音乐作品,引起不同对象的联想是必然的。第三,能够与音乐具有联觉对应关系的感性特征,就常常不是确认一个对象的惟一感性标志或关键标志,因此只抽取可为音乐描述的感性特征,就可能大大削弱被表现对象的可辨性。所以,联觉对应性为基础,音乐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一”"多”对应的问题――多种对象的感性特征均与一种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那么从一种音响中到底会领悟出哪个具体的对象必然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性必然导致音乐理解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多解性。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音乐学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音乐美学【0844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一、填空题Leabharlann 每空2分,共30分):1、在音乐的各要素中,音强感受特别受主体心理状态、审美习惯、经验的影响。
2、音乐形象美的表现手法有声音模拟、动态描摹、音乐隐喻、主导动机、成语引用等。
3、音乐表演者对作曲家及其作品风格的把握,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和体验的阶段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寻找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己的表演实践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
4、音乐作品的风格是通过该作品所独具的音乐语言、形式和体裁,以及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来的,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
1、音乐表演者不必完全拘泥于乐谱的规定,可以根据演奏的需要和自己的兴之所至,对乐谱加以改动。(×)
2、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中投情的基础,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那还不可能作到真正的投情。(√)
3、20世纪伟大的大提琴家斯特恩说:“不要机械地照搬和理解乐谱上的术语,因为乐谱是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精神和感情的。演奏者工作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家的精神。”(×)
从审美主体方面来看,个人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当时的兴趣、注意、需要、价值倾向的不同,均会成为音乐理解中多解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在同一音响的作用下不同的主体自然会联想到不同的对象;由于主体在不同的时期兴趣、注意、需要、价值倾向等等心理状态均可能不同,所以,同一首乐曲对于同一主体的不同时期或生活阶段来说,也完全有可能发生理解的不同。另外,主体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不同方面也会引起联觉的差异。
答:虽然任何艺术品都存在着有不同理解的现象,但其他艺术品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差异程度与音乐艺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文学、美术作品理解的不同,通常表现在对深层意义理解的差异上,而音乐则在"表现的是什么”这个最起码的层次上发生理解的差异。这种差异被概括为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与"多解性”,根据联觉对应关系规律,可以对音乐理解何以具有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做出明确的解释。
2、怎样看待原作。从美学的观点来看,音乐作品的原作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其一是作曲家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构思,用美学的话来说就是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时的意向性活动,它虽然是作曲家头脑中的意向性活动,并没有形成为某种物质形态的客体对象,但它却是音乐原创的根本性要素,作曲家生动的乐思是音乐作品的活体,没有这个活体就不会有音乐作品的产生。其二是是记录作曲家创作构思的乐谱。把上述两种要素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即音乐作品的原作是通过乐谱记录下来的作曲家的创作构思,或者说,是体现作曲家创作构思的乐谱。
音乐表演者创造性的体现。现代释义学提出的"视界融合”为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注入了新的内涵。视界融合,既不同于历史释义学,仅仅是历史的重建和还原,也不是只有现实视界、脱离原作去进行随意的解释和处理,而是把历史视界和现实视界融合起来,并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理解,创造一个新的视界。这种视界融合,对于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表演者既要有历史的视界,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原有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有现实的视界,用现代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去理解和体验历史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音乐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4、法家音乐美学思想中“新声”的特点是“悲”。(√)
5、“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音乐美学思想出自于《庄子》。(×)
6、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另一种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
1、音乐表现对象的限制及“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包含哪些方面。
2、你认为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对音乐表演艺术有哪些新的启示。
答:1、现代音乐美学怎样看待音乐表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具备音乐表演的技能,完满地表演与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解释和体验的能力;不仅要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还要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眼光,对音乐作品的意义作出新的理解和解释,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