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品德与社会科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科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
5、课本64页中有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并利用老师的课件进行介绍。
A 、 电力供应 (课件中出示利用中国地图,了解对缓解了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电力紧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真正理解“照亮半个中国的电力供应”。)
B 、 黄金水道 (三峡工程还有一个明显改善川江航道的巨大作用。三峡枢纽建成后,万 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可满足年货运量 5000 万吨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使长江这条贯穿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真正起到黄金水道的作用。)
描述:
说教材:
《共谱长江新篇章》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第五课,滔滔长江水,既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财富和希望,同时,它也经常给人们带来了水患的痛苦。课文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98抗洪的过程,涉及的知识点有:党和国家的有效领导、解放军战士肩负的保家卫国的义务、人民群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等。文章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两场洪水灾害,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抗洪的经过和结果,体会到中国人民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我们祖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迅速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体会三峡工程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从今日长江资源的开发感受我国社会的进步,关心长江流域的发展,愿意为明日长江的辉煌而努力。
3、能整理课内外的相关资料,从中归纳三峡工程的作用,并能用具体例子来解释这些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道三峡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
直至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议案最终通过,这是一项历史性决议,从此,长达近40年的三峡工程规划、科研、论证工作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资料后,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小组讨论。
【板书:政府腐败 国力衰弱 洪魔肆虐】
4、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在五年之后,武汉市遭遇了特大洪水袭击。【出示图片:1954年的受灾及抗灾情况】
5、课本62页对1954年的洪灾有比较详细的述说,小组同学合作,请你读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6、学生交流。
7、师边小结边板书:新中国刚成立,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旧社会留下的堤防又残缺不全,但是60万军民团结一心,相信人定胜天,采用筑堤、分洪等方法艰苦地抗击洪水,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四、布置作业。
1、说一说:同学之间传颂1个抗洪英雄的事迹。
2、找一找:为防洪,在长江干流上修建巨型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你找些资料,下节课向小组同学介绍。
第二课时 今日长江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源方面采取的措施,知道100多万三峡儿女为了三峡工程而舍小家,全国各地创造良好条件接纳三峡移民。
C 、 环保工程 (课件出示: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 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板书:电力供应
黄金水道
环保工程】
三、了解“长江三峡修建水坝设想”的历史
1、【出示资料:
有些人把三峡工程比做是中国工程师或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梦。最早做这个梦的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18年他的建设计划中就有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
学科:
品德与社会级>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5课
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学习者:
学生教师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
教育类型:
小学教育>五年级
作者:
冯月清
单位:
上海市实验小学
地址:
露香园路242号
Email:
资源信息表
标题:
《共谱长江新篇章》(说课)
关键词:
感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以及日益增强的国力和科技的进步
3、学生交流。
4、老师边小结边板书:三峡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展示我国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它的建设,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板书:科技发展 国力保证】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建成后,地区新貌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片断】
四、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三峡工程,编写一份《三峡——中国的骄傲》小报。
3、收集有关长江流域抗洪抢险队资料,比较解放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长江流域抵抗洪水的方式和效果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录像感知,体会长江美。
【出示录像】长江水滋润了我们生活的土壤,灌溉了农田……长江水与我们上海人息息相关,黄浦江是长江的支流,我们每天喝着母亲河的水,生生不息,它带给了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科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
资源信息表
标题:
《共谱长江新篇章》(教学设计)
关键词:
就学生实际取材,易理解;内容层层深入,显重点;课件频频使用,破难点
描述:
第一课时 携手抗洪流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江洪水在历史上多次泛滥,了解建国初期和上世纪90年代两次抗洪抢险斗争取得胜利的事实。
2、能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解放军官兵誓死与抗洪大堤共存亡,全国人民携手相助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洪的事例中,体会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改革开放后国力的强盛。
1、【出示课件: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三峡人民对家乡的依恋、三峡人们高兴地搬迁等】据了解,上海的安置三峡移民工作,自1999年下半年在崇明县进行试点,到2002年9月 1日最后一批移民到达嘉定区,历时3年,分三批接收了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移民1305户共5509人,分别安置在崇明县和金山、奉贤、南汇、青浦、松江、嘉定等区的69个镇、337个村组,圆满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安置任务。同时,通过对安置后移民在思想、生产技能和生活上的帮扶,绝大多数移民现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有1900余人被推荐到非农岗位就业。
学生交流
(A、党中央早指示 B、领导亲临指挥 C、人民群众自救 D、交通、医疗等齐上阵 E、科技发展效率高 F、港澳台同胞资助……)
师边小结边板书:10多万水利科技人员的加入,保证了抗洪的效率和科学性。日益强大的国力,是支撑这次抗洪的坚强后盾。我们为自己身在中国,为中国之强盛努力而自豪。【源自书:科技发展 国力强盛 洪魔退却】
【 板书:舍小家 为大家】
二、了解三峡工程建设的作用
1、【出示图片】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终于正式动工,三峡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投资多,周期长,特别是移民难度很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方面,三峡水库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自2003年首批机组开始发电以来,到2005年底已累计发电1074亿千瓦时,对缓解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电力紧张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将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和上海。
40年代,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垦务局合作,对三峡工程做过一些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当然,那时研究的程度很浅,提出的建设方案衡诸当时的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也接近于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治理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利,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从事长江流域的规划工作。这个梦逐渐向现实接近,但仍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路。
2、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的介绍,能把自己收集的相关三峡工程建设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个介绍吗?
3、【出示图片】师补充: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形似卧伏长江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米,龟背形宽约15米。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古时候周围环境优美,郁郁葱葱。每当秋冬来临,便有成百上千的白鹤飞到此地栖息,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鹤梁即由此得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3、同学们,你们看了课件,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4、设疑:
(A、三峡人民为何要搬迁?
B、什么是三峡工程?
C、三峡人民离开故土,应该更多的是依恋,为何搬迁的人们都显得那么高兴?)
5、师边小结边板书: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社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这一地区也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据历史记载,自汉初至清末2000年间(公元前185年——1911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本世纪以来,长江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54年三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灾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1998年长江遭遇了百年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才避免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文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水下博物馆”之美誉。
【板书:水下博物馆 】
4、三峡工程的建设展示了我国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那么它的建设对现如今的长江流域的发展有怎样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