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备课

四年级语文备课

2、芦叶船一、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第二课时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5、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 到准确、流利。

6、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理解句子。

4、读后进行议论。

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板书设计2芦叶船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一只贝》一、教学目标: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四、拓展延伸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1、小结,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教学反思:这节课上,我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

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快乐的暑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1 板书课题。

齐读:2 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3 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

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 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 交流学习成果: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1 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2 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1 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2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 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播放演示文稿](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4 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五总结:1 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2 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3 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

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

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1 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 *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

(选做)3 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板书设计:4快乐的暑假学校生活暑假生活紧张无拘无束严肃自由成长5、古诗三首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背诵诗文。

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步骤同上)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四、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