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方案设计规范及原则一、移动规范及原则(一)频率配置原则中国移动TD-SCDMA可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原A频段)、2010~2025MHz(A频段,原B频段)和2320~2370MHz(E频段,原C频段),总计85MHz。

室内分布频率配置原则为:1.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2.2320~2370 MHz(E频段50MHz)目前只允许用于室内覆盖,建议将该频段主要用于热点区域TD-SCDMA系统室内覆盖的扩展频段。

(二)信源选取原则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BBU+RRU)基站,基带拉远型设备(BBU+RRU)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TD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基带拉远型(BBU+RRU)设备。

(三)功率配置原则TD-SCDMA室内分布选用BBU+RRU作为信源,应使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分布系统功率预算,为保证公共信道和上下行各业务平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dBm取定,对部分覆盖面积较小的场景可降低功率设计。

(四)RRU配置原则1.RRU使用原则:单通道RRU具有功率大、安装灵活,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建议优选单通道的RRU。

2.多频段RRU的配置原则:为推动产业界对E频段的支持进度,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应在部分业务需求高的站点采用支持A/E混合组网的RRU,混合组网的RRU根据厂家支持情况可采用二合一RRU或独立RRU串接;对于业务需求高的室内分布系统,如现有A频段载波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鉴于目前E频段终端不能有效吸收业务量,可通过新增F频段RRU进行扩容3.RRU分区规划原则: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建议隔离度应大于12dB),以利于提高空分复用性能及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4.RRU级联原则:考虑网络安全性和性能指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RRU 级联级数建议为3级以内,最多不超过5级。

5.多频段RRU引入原则:TD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后续A、F、E频段均采用的可能性,在分布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并预留E频段RRU及合路器安装位置。

考虑到提前布放多芯光纤,在分布系统建设时选用标准光纤配线箱(ODF)方式实现RRU光纤接口的统一,以减少引入F/E频段RRU的施工量。

(光纤配线箱功能和技术要求请见附件)(五)时隙配置原则建议采用2:4(上行:下行)时隙配置,以便充分发挥TD网络在非对称时隙配置情况下可增强下行承载业务能力的优势。

(六)容量规划原则在分布系统设计时,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当配置容量紧张时,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空分复用、增加载波及小区分裂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1)原则上应采用多个单通道RRU进行物业点覆盖,以利于使用空分复用功能;对于业务需求较小的物业点,可以采用单个单通道RRU进行覆盖。

(2)针对业务需求特别高的站点,在满足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RRU的数量来满足今后业务扩容需求。

(七)小区规划原则1.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境。

规划时重点考虑小区之间的隔离。

可以借助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自然屏障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

2.空旷或封闭性较差的室内环境(如:同一楼层由多个小区覆盖的商场、超市,上下分区的楼宇中电梯及电梯厅,或挑空大堂、体育场馆等开放性室内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不同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并通过不同小区之间采用异频组网等手段,保证分布系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3.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RRU数量综合确定,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八)HSDPA配置原则初期建议2载频配置小区开启1个载频的HSDPA功能,3载频配置小区开启2个载频的HSDPA功能,对于超过3载频配置的小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开启HSDPA功能的载频数量。

后期根据HSDPA实际业务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扩容。

(九)HSDPA空分复用配置原则选择具有多个通道、且通道间隔离水平较好的室内分布系统开启HSDPA空分复用功能,实现室内HSDPA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吞吐能力的有效提高。

(十)HSUPA配置原则初期主要考虑在中心商务区、高档宾馆、写字楼等上行业务需求较高的区域引入HSUPA,引入HSUPA的室内分布站点每小区开启1个载频的HSUPA功能。

在E频段可以吸收业务量之前,优先选择在F频段上开启HSUPA功能。

后期根据HSUPA 实际业务使用情况逐步加大引入比例。

(十一)RRU供电原则1.RRU设备尽量采用信号源处的电源为其供电。

2.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

3.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结合设备装机位置、线缆敷设难易程度、RRU数量等情况,综合考虑RRU供电方式:(1)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2)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配置小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3)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交流220V电源为RRU供电,但需注意要求该交流电源为-48V直流电源加逆变器,且逆变器为N+1工作方式;4.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宜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交流220V电源为RRU供电,但需注意要求该交流电源为-48V直流电源加逆变器,且逆变器为N+1工作方式。

二、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一)分布系统建设基本要求1.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建设TD-SCDMA分布系统。

2.对于新建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应以TD-SCDMA为主导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解决GSM兼顾WLAN覆盖。

3.对于改造的分布系统,采用TD-SCDMA信源和GSM信源信号合路方式共用分布系统,TD-SCDMA系统主要采用新建主干路由方式,该方式对GSM影响较小,且调整灵活,可以方便采用TD-SCDMA系统的多通道覆盖方式。

4.在改造时应更换不满足TD-SCDMA要求的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以及天线,并根据功率预算适当增加天线数量,合理分布天线,实现TD/2G的良好覆盖。

(二)天线口功率要求天线口PCCPCH信道(双码道)功率一般建议不超过10dBm。

对于体育场馆、空旷展览中心、会场等特殊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

(三)最小耦合损耗(MCL)要求最小耦合损耗(minimum coupling loss,MCL)指基站和终端的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MCL过小会导致系统上行噪声的上升,从而影响网络性能。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TD基站和终端间的最小耦合损耗应大于57.5dB。

TD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应考虑MCL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保证分布系统路径损耗和天线至最近终端间的空间损耗之和大于允许的最小耦合损耗值。

(四)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1.馈线使用原则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1)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 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

(2)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

2.天线建设及改造原则与2G室内分布系统相比,TD-SCDMA系统频率高、空间损耗大、绕射能力差,建议采用“小功率,多天线”方式进行建设,在TD-SCDMA建设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覆盖效果进行天线规划,适当考虑增加天线密度,实现TD-SCDMA业务的良好覆盖。

(1)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

(2)单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建议为:在半开放环境,单天线情况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单天线的情况下,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3)不同分布系统天线间距:为避免两个系统间的干扰,建议TD-SCDMA分布系统天线和PHS分布系统天线间距大于1.5米,在部分施工条件限制的环境中,也应要求两个系统的天线间距大于1米。

(4)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室内小区信号泄漏到室外的场强。

3.功分器、耦合器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

4.合路器配置对于现阶段新建或改造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要求配置同时支持A、F、E频段的合路器,其中A、F共用一个端口,E用一个端口。

图1合路器端口形态要求对于现阶段暂不引入E频段的室内分布系统站点,可暂不将前期已完成改造可支持A、F频段的合路器更换为同时支持A、F、E频段的合路器,在后续工程中根据业务需求逐步更换。

5.合路方案合路器的TD端口应支持A、F、E频段,建议形态为:其中A、F频段共用一个端口,支持2010~2025MHz、1880~1920MHz,E频段用一个端口,支持2300~2380 MHz频段。

具体合路方案如下:(1)对于现阶段只有A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将A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

(2)对于现阶段有A、F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且基站设备提供合路方式的站点(设备厂家提供同时支持A、F频段的RRU 或提供内置合路器的F频段RRU),将已合路的A、F频段TD 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

(3)对于现阶段有A、F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且基站设备不提供合路方式的站点(设备厂家只提供单独的A频段RRU和F频段RRU),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两个TD端口(分别支持A频段和F频段)的合路器,将A频段RRU和F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合路后再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TD端口。

(4)对新建的要引入E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如基站设备只提供单A频段RRU和单E频段RRU的站点,将A频段RRU 输出的TD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E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馈入合路器中支持E的TD端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