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
兴
文
理
学
院
课题名称:关于我校雇佣农民工生存境遇的调查研究报告小组成员:黄莹琼、蒋李、来敏慧、李倩、吕文萍、杨莎
关于我校雇佣农民工生存境遇的调查研究报
摘要: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称谓,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上班”拿工资,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
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
从乡村到城市——他们在城市开始了寻梦之旅。
梦总是美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算不残酷,也是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的。
在社会生活中,那些农民工的悲惨心酸的故事接踵而至,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报道呼吁着人们对他们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再也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了解一定的社会实情,对身边的群体有一定的关注。
鉴于此,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我校雇佣农民工生存境遇的研究调查。
关键词:我校,生存境遇,农民工
校园是最具文化底蕴的一方水土,漫步于那绿色的林荫道下,我们总能看见那些辛勤劳作的叔叔,食堂里笑着给我们打菜的阿姨,进出校门时那一张张和蔼可亲的脸,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我校雇佣的农民工,我们在校园中舒适,干净,安全,有序的学习文化生活离不开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与守候,我们只看到他们为我们营造的干净的楼道,美味的佳肴,安全的通道,可我们总会忽视他们自身的生存状况,他们常被视为城市的底层人群,游离于生活的边缘。
因此,我们关于我校雇佣农民工生存境遇状况的调查研究,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呈现我校雇佣农民工的生存境遇的现状,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课题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网上查阅资料,查看文献等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分区、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自身状况等因素对我校雇佣农民工生存境遇进行了具体的抽样调查及问卷发放。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针对我校雇佣农民工共只发放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效率为100%;其中校保洁处雇佣农民工共发放问卷7份,有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100%,校保卫处共发放问卷7份,有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100%,他们主要来自绍兴市的农村地区或省外的外来务工人员。
同时我们也对校方相关工作人员及部门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上的数据进行了系
统地分析。
同时我们还有效地针对初期数据分析进行了细致的半结构式访谈作为辅助研究来进一步地了解真实情况,如对门卫,我们进行了采访、摄像以及录音;如实地访问了校方,进行了访谈以及拍摄。
在调查前我们已经对他们的生存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这次调查主要采用以抽样为主的调查问卷的形式。
在调查中,主要通过对我校雇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福利及保险、受教育程度以及对自身文化的重视程度(即类似于生活幸福感)、还有对未来的展望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
通过对我校雇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校不同工作分区的雇佣农民工的生存境遇有着相同之处,但同时也有着差异。
如:根据我们问卷的第1题、第7题、第9题以及第10题,我们发现,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全是男性,他们的工作时间较为稳定,均为8小时左右,但我校食堂雇佣农民工却以女性为主,工作时间较不稳定,同时,食堂和保洁处的工作强度要比保卫处来的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我校所雇佣的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并无任何不良情况(如拖欠工资等)的出现,他们的工作时间也较为合理,合同各类保险之类的有着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效应。
经济因素是影响雇用农民工生存状况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马克思曾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虽然我校雇佣的农民工有了一份基本的工资,但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依然很拮据。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一间小小的拥挤的租房中。
他们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45岁以上。
工资在1000-1500之间的占领60%,2000-3000的只占了15%。
他们的收入消费主要用于伙食,水电,住房消费,属于最基本的生存型消费模式。
我校雇佣农民工虽然工作时间较为稳定,但仍各有15%的人经常或偶尔加班。
而正式工与非正式工之间的比率相差不大。
同时关于第十三题的保
险这一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了极个别的人了解以外,他们知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外,对其他工伤,失业,住房等保险不是很了解,其中在我们的访问者中,还有一人表示他对所有的保险类别都不是很清楚。
此次我们着重针对了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状况及满意度及需要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校雇佣的农民工大多满意现在的文化水平及文化生活,但是对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有85%的人表示他们不愿继续学习,剩下的15%,即使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也都只想要参加短期培训即可。
可见,文化知识的欠缺也成为了制约农民工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他们不高的求知欲也成为他们自身寻求发展的制约因素。
具体如上表所示
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够完善。
他们在问卷的最后一题“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中,大多选择了①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环境,还有⑥同工同酬,⑦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及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可见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仍还没有得到彻底良好的解决。
就业,医疗,教育这三大民生问题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问题,只有这三大问题解决了,人们的生活才能在一个整体上得到提高。
这需要各方的努力。
从农民工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的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质性的关怀,体现人文关怀,让他们正真地融入城市,融入社会的大团体中;从公司角度出发,提高农民工的基本工资和福利,不出现拖欠工资等恶性事件;从国家角度出发,提高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及一些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方便农民工生活生产。
案例一
王女士是外来务工农民,在这工作已经2年了,她提到在学校里工作质量,工作的安全程度都比校外的更有保障,工资也是按时发放,同时也有各种福利补贴。
王女士提到他们省吃俭用,把赚来的钱用在房租,孩子的教育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拿来额外的开支。
有时候甚至不敢让自己生病,孩子上大学的钱还是东拼西借出来的。
这次问卷调查,的确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这次的调查对象,不是我们最熟悉的大学生,而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的在学校工作的农民工。
从校内保安到食堂阿姨,再到保洁员,我们均对他们的个人基本状况以及工作工资情况作了调查。
考虑到某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我们采用了口头问卷的方式。
但是由于这些农民工普通话不标准,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乡音,所以调查的过程还是蛮困难的。
我们需要一定的耐心,仔细聆听他们所说的话,同时还要尽量地用口语化的语言向他们阐述问题。
这极大地考验了我们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当然,整个调查的道路也是充满了“坎坷”。
单从问卷方面来说,通过前几次的调查,我们发现我们的问卷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是针对民工个人基本情况的问题设计极不合理。
于是我们马上停止调查,结合实际以及经验,通过讨论修改并及时打印了新的问
卷。
本次调查毫无疑问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我们明白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运用这些经验来弥补过失和缺陷,完善我们的结论。
同时提高了我们对农民工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懂得尊重每个阶层的人。
是的,农民工的工资的确不高,但是他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关注我校雇佣农民工的生存情况,并基于研究分析出农民工生存的问题,如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社会保险及福利以及家庭状况等,分析并提出改善问题的相关建议。
首先,在社会方面,政府应该采取得力措施,如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坚持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以及保障。
并且强化《劳动合同法》在环卫工人群体中的落实力度。
在家庭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雇佣农民工人家庭的关心程度,关心他们的住房情况以及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以物质上的帮助。
在经济方面,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国家应该提高雇佣农民工的工资,使其脱离最低工资水平线,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农民工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水平。
由于时间以及其他原因,本次研究并不十分完善,存在许多欠缺,我们也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