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班级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一)选择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拂晓(fú)提防( dī)瞥见(piě) 文绉绉( zhōu )B. 诘问( jié)奔丧( bèn )愧怍( zuò)人头济济( jǐ)C. 伎俩(jì)克扣( kè)珐琅( fà)转弯抹角( mò)D. 疮疤(chuāng)脂粉( zhǐ)吊唁( yàn )大庭广众( t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霹雳骷髅唏嘘高屋建翎B. 焦灼阻遏箱箧气势磅礴C. 地窖噩耗尴尬微不足到D. 烦燥鞠躬荒谬长途跋涉3.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___________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②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___________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③___________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④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__________;颇踌躇了一会。
A. 理想残酷仁厚妥当 B.理想残忍仁慈妥当C. 幻想残忍仁慈妥帖 D.幻想残酷仁厚妥帖4. 下列作品、作家及所生活的时代(或国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英国C.《蜡烛》—西蒙诺夫—苏联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5.下列词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竟然)B. 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结果)C. 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D.①不足为外人道也(被)②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6. 下列选项中加红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D.他的演说让人触目伤怀,引发许多思考。
(二)背诵默写(10分)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芳草鲜美,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8.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生活清静悠闲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10.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11.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野望》)1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1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三)文学名著(5分)15.《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成功地塑造了吴用、_________________、武松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相应讲述了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_________________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
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每空1分)16.问答题(3分)请任选《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结合书中情节,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3分)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据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4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消息,登陆福建的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给该省沿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全省共60多万人受灾。
据福建省防汛办截至23日18时初步统计,全省共有15个县(市、区)、12个乡镇、64.7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0.05万间;紧急转移31.32万人;农作物受灾26.19千公顷。
福建省防汛办新闻发言人丘汀萌说,由于部署周密、防御得当、转移坚决,福建省没有发生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目前各地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灾后恢复重建措施。
17、新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一)(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_____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_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我和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头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8. 请在原文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词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文章一开篇就交代了“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请你结合选文说说,作者都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刻画父亲背影的?从作者的细致描述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选文两次写到了“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有人说文中最后一句话:“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写出了儿子对父亲一片深情,请你结合本句中的词语试着品析一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朱自清先生冯至⑴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障碍,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以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面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⑵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⑶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正,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说:“他读了不少书。
”⑷一个没有偏见的人、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面,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⑸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___________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___________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____________的文艺工作者。
22.文段结尾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4分)A.公正公正脚踏实地 B. 公正脚踏实地公平C.脚踏实地公平公正 D. 公平公平脚踏实地23. 本文写了作者记忆中与朱自清先生有关的三件往事,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第⑷段中,作者认为: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请你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读一下“乡愿”的意思。
(2分)乡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通读全文,说说你从作者的笔下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朱自清先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8分)(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