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个念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难以抑制,可能真的和大多数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考研这一路走来,收集考研信息着实不易,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不要走太多无用的路。
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人嘛总是复杂的,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刚刚进入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研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理上的变化反而不好。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4)风景园林基础(820)园林规划设计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为:《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园林艺术原理》。
《城市绿地规划》刘颂。
《西方园林史》朱建宁。
没有特殊要求西方园林史皆可。
《植物造景》关文灵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
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查将抽出的句子还原,解答这类题型主要突破点是找出相关性和提示词,就拿排序来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很多时候都有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相关性,文章中也往往会给出一些表示这些关系的提示词,这些地方就是你答题的突破点,具体细节大家认真阅读真题的解析都可以看到。
翻译这一块,考查的不仅是大家的词汇量还有一些语法知识,翻译要联系句子在文章中的语境来翻译。
可能在句子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生词,这个时候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很重要了。
新题型的套路大家还是多做题吧。
完型填空:完型填空是一个很鸡肋的题型,其实不用太刻意的去训练,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这部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基础实在有些差的同学,可以听听木糖英语的网课,然后多练练木糖的真题差不多就OK了。
翻译词汇过关,阅读理解基础打好,文章认真翻译拆解了,翻译基本上也没啥大问题了。
再者就是作文的复习,主要是要进行材料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掌握,另外还要对范文进行理解。
经常很多人会说作文多背背模板,记点金句就行了,其实,英语作文和汉语作文都是需要通过写来训练提高的。
可以适当买两本作文书,学习一些写作方法,然后反复练习。
在训练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
另外,买本英语字帖,练练衡水体,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加上漂亮的书写,是一个特别加分的小技巧。
考研英语写作,我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常考话题的素材,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模板。
作文的话常围绕永恒哲理类、品格修养类、社会热点类、网络科技类、家庭关系类、成长教育类、文化交流类、环保旅游类等角度出题,如果大家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相关的经典段落、句子等素材,真正上考场的时候也不至于无话可写。
一.从无到有——生成期读过《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学生都知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五个阶段——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
而我们学习风景园林也一样,绕不开这漫漫成长之路,对于即将考研的学生,如何快速且平稳度过各时期,最终完成一套成熟的快题设计,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成期。
如今市面上的寒暑假快题班力求在十几天内速成,企图让我们从小白变成高手,或许这是一个救急之法,但在进入暑期快题集训班之前,我们最起码得先完成从无到有的萌芽阶段。
故而,现在也有很多辅导机构设立春季班/抄绘群/设计初步班。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到底要掌握多少内容呢?第一,掌握景观元素的特点、类型、功能与运用方法等(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道路等),可以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是一本入门必书目。
然而,只是读与看是不够的,要结合案例去分析去总结(指落地/优秀的项目方案而非学生快题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要手脑一体,既要抄绘,也要思考,勤学好问。
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或者景观类优秀答主,一方面学习他们推荐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要去摸索大佬的设计思维,掌握他们分享的干货。
第二,在掌握景观元素的基础上,结合三级泡泡图去理解方案的诞生,这也就是进入到了研究空间与构图的阶段。
面对一个方案,你需要分析出它的功能分区,主次节点,交通路线,整体构图等。
而在一个节点中,又需要分析出它的景观风貌,空间构成,元素运用等。
这其实便是泡泡图的反推。
第三,通过优秀案例,你还可以进行设计能力的进阶,这部分需要深入研究空间关系,空间序列的构成,空间过渡,空间重组等。
个人觉得这块真的需要下功夫,而且要反复思考与运用,持久伴随。
第四,在生成期中,除了开始学习何为设计,也要注重手绘的练习。
首先,案例抄绘本就是一个提升手绘能力的途径,也会让你熟悉各个设计图纸的构成,而且,只有用手画过,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案例的优秀之处,亦是加深记忆。
其次,通过效果图,剖立面图的训练,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习惯,每天都画一画,就和背单词一样,不到考试不停止。
总之,生成期要做的就是:学基础元素+分析案例+抄绘练习二.输入与输出并重——转折期在景观设计基础打得差不多后,就进入了一个节点的积累与案例的系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开始进行简单的方案设计。
我将其称为转折期,因为此时设计思维渐成,更重要的是,你开始真正的挥笔成图,将一张白纸变成思维跳动的舞台,想想还挺带劲,但其实刚开始可能都不会太顺利,总会想,明明看了那么多节点,却怎么都用不出来。
故而,转折期中我想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开始有意识的分类型去积累节点,不要觉得积累节点是一种抄袭,首先此时我们能力不足,只有优秀的案例才能磨练我们的眼睛和头脑,如果一开始就放飞自我开始创作,极可能会误入歧途。
其次我们的目的是学习,无论什么专业的学习,前人的成果都是最好的食粮。
按类型积累节点有两个部分。
1.去寻找该类型的优秀案例,可按标签/主题搜索,例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湿地景观,校园绿地,山地公园等等。
在此下又可归纳出入口空间,休憩空间,活动空间等等。
切记不要死板,掌握空间实质,使之在不同环境中依然具有游览和使用的可行性,灵活组合运用。
推荐拿个活页本,按照分类将节点整理在上面,旁边注上可运用的方案类型或者其特点亮点。
同时还需将优秀节点成套整理,平面图,效果图,剖立面图,扩初图都要适当配备。
2. 反复研究同一本优秀案例的文本。
每读一遍时,带着目的去研究。
例如第一次阅读,主要研究方案的山水结构如何,水系如何分隔又统一;第二次阅读时着重研究其空间如何处理,构图形式如何统一,运用了什么特色元素等。
同样,这些也可以进行总结,归纳在笔记本上。
第二,节点需要及时运用。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意识到这点,在快题设计上停滞许久甚至退步——节点画完就忘,自己设计时什么都想不到,那么节点积累的价值如何体现呢?首先要提醒的是,我们许多人可能都偏爱收集新东西,且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一直画新的任务书,积累新的节点。
个人觉得这就是仅仅进行了“输入”,而“输出”力度远远不够。
所以,同一份任务书我们练习多次,不仅是在修正上一次的错误,也是将积累的节点运用进快题的快速途径。
毕竟你在第一次完成任务书后,需要设置的功能分区已胸有成竹,此时便只需要提升节点质量与构图形式。
当一个节点运用多次后,我们可知优劣,甚至也已因地制宜的改造出更多全新的节点。
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设计中,及时想起该节点,并落笔在图纸上,提高作图效率与方案质量。
第三,不要单纯用节点填充图纸。
这就是一个设计思路的问题了,虽然强调积累节点,但这并非是设计的实质。
从拿到一个任务书开始,你要想的第一个问题绝不是有哪些节点我能套用,而是这片基地需要什么的功能,满足周边居民何种需要。
我认为景观设计并不是一个全新创作,而更像一个“提升改造”,即讲究因地制宜,应立足于场地现有状况,去解决现有问题,赋予基地活力,给周边人群和自然环境以有利影响。
三级泡泡图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思维,可从《从概念到形式》中简单学习,也可在一些案例文本中探索。
大致是在任务书分析之后,根据所需景观风貌和游览使用特点,进行功能分区的构造,节点空间的营建,交通体系的梳理;进而确定构图形式,直到最后进行元素细化,以如此一个逻辑贯穿整个设计,既合理又有条不紊。
三. 突击各类型快题——全盛期大约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你便可以进入全盛期,对于应届生来说,差不多暑假已到来,收拾收拾可以去线下快题集训了。
这个时候你已画了一些快题,也有相对丰厚的节点积累,和一些自己的设计思路。
这个时期要做的就是,对各类型快题逐一击破,并总结一定“套路”。
不仅是专业课,公共课也有共同的“套路”,我在看英语真题的时候也走过弯路,《木糖英语手译》厚厚的一本,做题时找不准方法就会显得没有效率,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掌握规律,把一些选项中的“坑”总结出来,并且总结各种题型,政治也是如此,《政治新时器》中的真题和练习题,都有不少的大题,大题刷起来只靠数量取胜是完全不行的,还是要沉住气耐心的把大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不在乎数量,而是做完一道题,掌握一道题中涉及到的规律并加以总计,然后再去做题,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度。
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其实许多快题班就是传授这个套路,用十几天的时间给你讲解各个类型的快题,学生当日听当日画图改图。
这样的好处是,你的确了解到各种快题,并实践了一番,但有几点需注意:1. 如果你没有前期积累,早上听课拍几张PPT的节点,下午运用起来会十分死板难受,你还不一定能运用上。
所以不要觉得报了快题班就万事大吉,一定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