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2013 年 03 月 09 日 20:05:48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 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2. 肥大:3. 增生:4..化生:5. 变性: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 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 玻璃样变: hyaline degeneration 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 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 necrosis 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 凝固样坏死: 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 较干燥、 坚实的固体, 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 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 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 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 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 这种坏死称 为液化性坏死。

12. 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 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 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3. 窦道: 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吂性管道。

14. 痿管:fistula 体表与空腔脏器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 瘘管。

15. 机化: organization 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称为机化。

16. 凋亡: apoptosis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 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17.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18. 变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局部组织体积增大19. 代偿性肥大:某器官的一部分或成对脏器的一侧受到损害或切除时,残余部分或残留的 另外一侧脏器则肥大,并出现功能增强时称之为代偿性肥大或代偿性功能增强20. 结核瘤:又称结核球,指有纤维包裹的独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21 .伤寒细胞: 巨噬细胞增生活跃时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 细胞明显,这种细胞称伤寒细胞 第三章 再生与修复1.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 炎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hyperplasia 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degeneration 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性细胞的浸润,由于其肉眼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2. 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3. 瘢痕疙瘩( keloid ):瘢痕组织中胶原形成过多,成为大而不规则的硬块称为瘢痕疙瘩。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 又称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 ,简称淤血congestion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 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淤血。

2. 心力衰竭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 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 槟榔肝: nutmeg liver 慢性肝淤血时,肝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淤血呈红色,由于淤血 缺氧, 部分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似槟榔状花环,槟榔肝。

4.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 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5. 血栓: thrombus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6. 血栓机化再通: 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 长入血管内由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随即形成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长入血栓, 逐渐加以取代血 栓的过程, 为血栓机化。

血栓机化中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于血栓干涸产生的裂隙内, 形成 迷路状但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管道,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的沟通,称为再通。

7. 栓塞: 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 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8. 梗死: 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9. 交叉性栓塞: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房、室间隔缺损到压力低的一侧引起的栓塞第五章 :炎症1. 炎症: inflammation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 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 变质: 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3.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4. 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发生在粘膜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粘膜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 就为假膜性炎,例如白喉、菌痢等。

5. 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发生在疏松组织(皮下 肌肉 性炎症,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它们能分泌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维蛋白, 因此, 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道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浸润, 常组织分别不清。

6 绒毛心: cor villosum 又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心包纤维素炎症时, 出的纤维蛋白不能被分解吸收, 心脏搏动使心包的脏壁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上呈绒毛状, 为绒毛心。

7. 菌血症: bacteremia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内可查出细菌,但临床上无中毒症状,称 为菌血症。

8. 毒血症:toxemia 指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心这种 故称 称为假膜。

这种炎症阑尾)的弥漫性化脓 能降解透明质酸和纤 使病变于周围正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等。

9. 败血症: septicemia 指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 毒症状和心肝肾的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还常有皮肤和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的肿大。

10. 脓毒血症: pyemia 即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临床上除表现败血症的表现外,在体内同时 或先后产生多发性脓肿。

第六章:肿瘤1.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 形成的新生物。

2.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 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 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的临床症状,4. 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 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 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 或其他不明原因, 可引起内分泌、 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 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5.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上皮组织癌变后,癌组织未穿透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

6. 非典型性增生 ( dysplasia ,atypical hyperplasia ):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 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当除去刺激因素后上皮可恢复正常。

7. 恶病质(cachexia ):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为 恶病质。

8. 角化珠: keratin preal 在分化好的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 称为角化珠,又称癌珠。

是诊断高分化鳞癌的重要依据。

9. 畸胎瘤: teratoma 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 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 样组织成分, 排列结构错乱, 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 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可 分为成熟型(良)畸胎瘤和不成熟型(恶)畸胎瘤。

10.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恶性肿瘤侵破表面, 瘤细胞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器官表面, 形成转移瘤11 .癌基因:由原癌基因衍生而来的具有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 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 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3. 向心性肥大 (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为高血压病时的心脏改变,表现为心脏体积 增大,但心腔不扩大,而主要是心肌纤维发生代偿性肥大。

4. 风湿小体 (Aschoff body) :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其出现提示风湿活 动。

典型的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聚集成群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细胞。

5.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继发于一些疾病如慢性肾炎,肾 体肿瘤的症状,传导系统受累或电生理紊乱所致 6.颗粒性固缩肾: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血及功能废用而萎缩、 消失。

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的间质结缔组织收缩, 使表面凹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