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及其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及其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grading system in Chines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这种制度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2000余年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

从汉代以来朝廷都颁布法令作出规定如唐代的《营缮令》。

历代的规定大致如下周代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

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

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

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

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

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

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

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

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明代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

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 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

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

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

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清代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实施状况唐代以来建筑等级制度是通过营缮法令和建筑法式相辅实施的。

营缮法令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建筑法式规定具体做法、工料定额等工程技术要求。

财力不足者任其减等建造僭越逾等者即属犯法。

《唐律》规定建舍违令者杖一百并强迫拆改。

如被指为摹仿宫殿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即使在朝政混乱之际逾制也会受到舆论谴责因建筑逾制而致祸的代不乏人。

《春秋》中多处讽刺诸侯、大夫宫室逾制。

汉代霍光墓地建三出阙成为罪状之一。

东晋王、北魏李世哲建屋逾制受到指责。

南宋初秦桧企图以舍宅逾制陷害张浚。

清和事败后因其宅内建楠木装修和园内仿建圆明园蓬岛瑶台而被定为僭拟宫禁之罪。

在现存古建筑中依然可见上述建筑等级制度的影响。

北京大量四合院民居均为正房三间黑漆大门正房五间是贵族府第正房七间则是王府。

江南和西北各城市传统住宅多涂黑漆。

这些都是受明代以来建筑禁令所限的遗迹。

影响建筑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各级城市、衙署、寺庙、第宅建筑和建筑群组的层次分明、完美谐调城市布局的合理分区次序井然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等级制度在其间起了很大作用。

但另一方面建筑等级制度也束缚了建筑的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发展和推广的障碍。

凡建筑上发明新的形制、技术、材料等一旦为帝王宫室所采用即著为禁令成为禁脔。

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也是一个原因。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起来古代建筑的等级主要通过建筑规模屋顶屋顶饰物台基踏道面阔间数斗拱彩画文饰色彩门钉等方面来辨别。

一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宫殿的样式为建筑的最高等级。

通常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中的大殿 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属于殿式建筑。

特点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有专门的意义。

如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式朱漆大门彩绘龙凤等为帝王之所。

大式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

特点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规格。

颜色只能为黑白灰。

二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

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

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屋顶饰物即脊兽和角兽。

角兽按列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取1、3、5、7、9数列排列 即阳数最高为10个。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最前面有骑鸟仙人。

他们除了有自己的装饰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具体的介绍在精彩讲词中的历史文化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建筑的地位越高角兽的数目越多。

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为举行大典的场所皇权的象征设神兽10个。

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设神兽9个。

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的住所设神兽5个最少的为次要角门只设神兽1个。

四台基一般原则为级数多的大于级数少的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围栏的大于无围栏的。

最高级台基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用于皇宫中的最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最高级殿堂。

较高级台基通常称的须弥座座上有汉白玉石栏杆。

用于宫殿建筑两庑的次要建筑。

、一般台基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和小式建筑。

根据〈〈大清会典〉〉公侯以下三品以上准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准高一尺。

而一般皇家建筑的台基可有5尺之高。

除显示等级外台基的最普遍功能是为了对古代木结构建筑物进行保护。

五踏道踏道就是建筑物出入口供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

其中阶级型踏道最为常见也称踏跺或台阶。

可分为三级。

一般台阶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至上叠砌而成。

三面都可以供人上下。

用于次要房舍及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口。

高级台阶垂带台阶用长短一致的石条砌成并在其左右两边各垂直铺设石条一块。

用于高级建筑。

较高级台阶在垂带台阶的两边加上石栏杆。

用于较高级建筑。

斜道又叫做辇道或御路倾斜度平缓可行车。

分为两种形式一为铺设光面或印花方砖一为斜道上用砖石露棱侧砌而成。

7世纪以后一些大型的建筑物特别是皇宫庙宇大殿前又有三阶并列或分列的做法。

讲究的御道后来雕龙刻凤装饰以水浪之气以示皇帝专有两旁自然是大臣进退的台阶。

在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阶段斜道成为一种装饰。

六面阔开间间是指由4根柱子围成的空间。

面阔指横向的间数。

纵向的则叫做进深。

开间以单数命名尺寸或相等或递减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九五为皇帝所专用。

即皇帝的大殿为九开间五进深。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太庙大殿在清朝时为十一间更显示了“皇威”。

明朝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三品到五品厅堂各七间门用黑漆锡环王府为朱漆大门六品到九品厅堂各三间正间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正房不能超过三间。

七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他由方形的斗矩形的拱和斜的昂组成。

作用是支撑无顶出檐减少室内大梁的跨度将屋顶大面积的荷载经其递减到柱子上。

等级规则是有斗拱的大于无斗拱的斗拱多的大于斗拱少的层次多的大于层次少的。

八彩画建筑彩画为我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木结构建筑上施涂料的记载。

在装饰的同时它也是保护木材的措施之一。

关于彩画的起源及发展将另做篇幅在宋及明清彩画的发展相对完备等级制度反映在彩画中也比较明显。

宋宋代的彩画多用叠晕的画法使颜色逐步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变化柔和无生硬感极少用金呈淡雅风格并催彩画定有6种规则这些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可以见到。

简述为五彩遍装用于宫殿及庙宇的主要建筑。

碾玉装和青绿叠晕棱间装用于住宅园林宫殿的次要建筑解绿装解绿结华装和丹粉装饰用于次要房舍。

明清明清彩画的主要分类我们是比较熟悉的。

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其中和玺彩画为最高等级用于皇宫主殿。

旋子彩画一般用于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次要殿堂。

苏式彩画多用于宅第园林九色彩古代建筑的用色也是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则的一般排列为黄金赤红青有时被认为是黑蓝黑灰《礼记》中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黑大夫苍士黈黄根据五行学说赤色象征喜富故宫的宫墙檐墙门窗柱一律用红色。

因此文学作品中多用“丹楹”“朱阙”“丹樨”“朱榬”等描写之。

自隋以来黄色反映在等级上地位远超过红色并为皇帝的专用色。

五行之中黄色为中央方位。

由于黄色的地位上升红色也可用在在亲王官邸中。

但平民百姓门柱仍用黑色。

十、门钉朱门上有金黄色门钉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构造的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

门钉的起源很久从隋唐以来就在大门上施用门钉了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为防御外侵城门制作十分坚厚。

由于自身构造的需要在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目的是为了防止门板松散。

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于是古人将钉帽打成泡头状这样门钉又兼有装饰功能。

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大清会典》记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

”“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

”皇宫城门上的门钉每扇门九排一排九个一共九九八十一个。

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的规定亲王府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

门钉间距亲王七之二 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爵门钉纵横皆七侯爵以下至男爵递减至五五均以铁。

中国古代建筑上严格的等级制度从紫禁城这个最宏伟的“四合院”到一介布衣的独门小户中国古建形式可谓“龙之九子”各个不同。

巍峨帝王宫皇帝的家即使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称得上是个奇迹。

故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中轴布局左右对称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即便屋顶造型也等级分明屋脊多饰有“仙人”、“走兽”于栩栩如生中显示威严。

在建筑布局上整个故宫基本附会《礼记》、《考工记》等千年封建传统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

主要具有五大特色首先是“前朝后寝”这是在周朝便已初步成型的格局即前为皇帝办公之地后为嫔妃生活场所前后仅一墙之隔第二个特点是“三朝五门”从正阳门到午门门阙森森宫殿重重不可揣测的纵深令人望而生畏这种九重宫阙帝王家的层层殿门的宫殿制度也始于周朝并一直沿袭至清三是“左祖右社”即在故宫的东侧设太庙供皇帝祭祀之用在西侧设社稷坛供皇帝祭祀土谷之神这种布局是中国古建以“礼制”为终极指导思想的充分体现第四是“中轴对称”这是为了营造皇帝受命于天的庄严氛围并用以制衡第五个特点是“前宫后苑”宫内的主要宫殿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分为前三宫与后三宫后三宫东西两侧各有六宫最后则是梦幻般的御花园。

华贵王府第如果说皇宫是身材魁梧、方正的“大哥”王府便是锦衣玉食、华贵有余的“老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