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1. 发生装置(常规)(可控制反应进程)2. 净化装置除杂质气体图39 除水蒸气 图40 除水蒸气 图41 除CO 、H2等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气体图423. 收集装置4.尾气处理装置5.量气体体积装置6.气密性的检查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气体制取、冷却反应装置8注意事项:图5250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相平。

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中水相平,图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例 3.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H浓硫酸CO↑+H2O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CO,并还原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

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1)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填序号)装置;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甲酸气体,最好选择上图中(填序号)进行洗气。

(2)用上述方法制取的CO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3)在对氧化铁粉末加热前,为安全起见,应进行的一项重要操作是。

(4)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为,反应方程式为。

(5)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6)在该制取CO的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是作用。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2.现有A、B、C、D、E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1(“→”表示物质通一步反应能够转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其中物质A和B是常用的灭火剂,A和B 属于同一类化合物,C和D属于另一类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 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生成物质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D 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xy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②在z 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CO 2 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NaCl 和HCl【解析】【分析】物质A 和B 是常用的灭火剂,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 二氧化碳;B 为水;E 能够生成A ,则E 是碳酸钠;D 能够和C 反应,则C 为氢氧化钙,D 是氢氧化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温度确定z 点表示盐酸过量。

【详解】(1)物质A 和B 是常用的灭火剂,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 二氧化碳,故物质A 的化学式为CO 2;(2)生成物质D 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233Ca(OH)+Na CO CaCO +H =2NaO 。

(3)①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z 点的温度低于最高最高,说明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点睛】物质A 和B 是常用的灭火剂,它们分别由氢、碳、氧、钠、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 二氧化碳;B 为水;E 能够生成A ,则E 是碳酸钠;D 能够和C 反应,则C 为氢氧化钙,D 是氢氧化钠。

3.在下面关系图中,A 、B 、C 、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_____,丁是_____,G 是_____;(2)写出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E→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 2O CaCO 3 NH 3 2222H +O 2H O 点燃 22CaO+H O Ca(OH)═【解析】【分析】 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丁是碳酸钙;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所以G 是氨气;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J 是氧化铁;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甲可能是水,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丙是碳酸;碳酸和F 反应生成碳酸钙,则F 可能是氢氧化钙;E 和水生成氢氧化钙,E 是氧化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硫,所以乙是二氧化碳;A 、B 、C 都是单质,A 和B 点燃生成水,B 和C 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 是氢气;B 是氧气;C 是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 ,H 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 是单质,D 是铁,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是水,化学式是H 2O ,丁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 3,G 是氨气,化学式是 NH 3;(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点燃;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2CaO+H O Ca(OH)═。

4.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 3)2、K 2SO 4、KCl 、K 2CO 3、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I 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 、III 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 2CO 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 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Cu(NO 3)2、K 2SO 4 Ba(NO 3)2+ K 2SO 4=BaSO 4↓+2KNO 3 Cu 2+、K +、H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4)根据题(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Cu2+、K+、H+。

5.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Fe2O3 CO2 CuSO4②③ 3CO+Fe2O3高温2Fe+3CO2【解析】【分析】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 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详解】(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6.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C 通常为液体,D 为无色无味气体,F 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A 为_____,(2)E 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H2O2(过氧化氢)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Ca(OH)2 + CO2═CaCO3↓+H2O【解析】试题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是水或双氧水。

(1)过氧化氢(2)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等(3)CO2+Ca(OH)2=CaCO3↓+H2O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及用途。

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

【答案】Cu 冶炼金属或做燃料 3CO+Fe2O3高温2Fe+3CO2 CO+CuO∆Cu+CO2分子构成不同【解析】【详解】(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所以F是银,A和G均为红色固体,G会转化成银,所以G是铜,A和B生成的E会与转化成铜,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铜,所以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 是Cu;(2)B是一氧化碳,用途有冶金、做燃料;(3)反应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高温2Fe+3CO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