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源分析
1.5 地质年代学方法 单颗粒碎屑矿物的同位素测年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方面,目前 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碎屑颗粒的 (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 年法[52]、含铀微相 (锆石、独居石和榍石)U—Pb测年法 [53~55]、 (碎屑云母和角闪石)40 Ar/39 Ar测年法[56]、 Rb—Sr法[57]、 Sm—Nd
1.1 沉积学方法 沉积学法主要依据沉积学原理,对碎屑岩进 行物源分析,如根据碎屑岩粒度由物源向盆 地方向逐渐变 细、地层厚度变大、砂/地比值向盆地中心方 向总体呈降低趋势;古流向测量及玫瑰花状、 古地貌分析 、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判断物源
1.2 岩石学方法 根据盆地陆源碎屑岩来自母岩的陆源碎屑组合 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类型。 尤其是砂砾岩中的 砾石成分,可反映基底和物源区母岩的成分, 也反映磨蚀的程度、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背景
1.4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元素地球化学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33],元素地球化学 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包括常量元素、特征元素及其比值法、微量元素 (含稀土元素)法[34~37]。 一些元素在母岩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 岩过程中不易迁移,几乎被等量地转移到碎屑沉积物中,故可被作为沉积物物 源的示踪物,如 Th、 Sc、 Al、 Co、 Zr、 Hf、 Ti、 Ga、 Nb及稀土元素(REE) 等,尤其是其中的 REE 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而在物源示踪中运用很广 [38] 。 保存在沉积物 (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释读, 如通过研究元素的组成、组合、相对含量、分布规律、比值关系、多元图解、 配分模式,以及元素与同位素的关系等,进行物源示 踪。
依据大量的砂岩碎屑成分统计数据,建立了砂质碎屑矿物成分 与物源区之间的系统关系,绘制了多个经验判别三角图解 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分析
1.3 重矿物方法 物源分析可用砂岩的重矿物组合、 ATi (磷灰石/ 电气石)— Rzi (Ti02矿物/锆石)—MTi (独居石/锆石)—CTj (铬尖晶 石/锆石)等重矿物特征指数、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 数 (ZTR 指数)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物源[27,28]
1.7 粘土矿物学方法 泥岩的渗透率一般低于砂岩,在成岩过程中不易受到外来流体和物质的影响,故其 在确定物源方面可能比砂岩有用。 另外,碎屑粘土是泥岩中的独特组分,在确定物 源和古气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浅层沉积物的物源示踪及第四纪以来 的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应用广泛[68,69];还可利用 Al/Ca或高岭石/蒙脱石比值来判 断物源方向和预测储层 化石及生标化合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