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用时:60分钟 满分:50分)
说明:1.本试卷共4页。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3.《辛丑条约》的签订与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4.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并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5.下列历史事件和思想主张对应错误的是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民主”、“共和”
C.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
6.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右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这次大会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0.我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
张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和平解放北平
1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12.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押蒋介石”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3.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这一战役的指挥者是
A.蒋介石
B.毛泽东
C.李宗仁
D.彭德怀
15.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A.鸦片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
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7.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中“基本任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发动北伐战争
C.发动台儿庄战役
D.解放南京
18.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9.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
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20.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
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
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康有为
B.鲁迅
C.陈独秀
D.张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
(1)材料一中这段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写出两个)(2分)
(2)在井冈山毛泽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2分)
材料二毛泽东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3)诗中的“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
(4)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5)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的哪些精神?(2分)
2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
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
(2分)
材料二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
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2)材料二中的“事变”指的是什么?(2分)请说出这一“事变”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进行的哪一次战役?(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即可)(2分)
23.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2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图一图二
(2)图一是张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历史事件而修建的?(2分)
(3)图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场景。
南京的解放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2分)南京的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任意2点得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3)红军长征(2分);
(4)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分)
(5)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2.(1)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方针或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2分)
(2)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2分)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分)
(3)百团大战(2分)
(4)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任意一点得2分)
23. (1)《南京条约》(2分)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南京大屠杀(2分)
(3)渡江战役(2分)
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