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雎

关雎

《关雎》:
1.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4.《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
5.“一切景语皆情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6.《蒹葭》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且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不连续)
8.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仍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不连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10.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娄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

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之寒士俱欢颜”。

12.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悉惨的心境,含有“黑云压城城欲摧”意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3.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危险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

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

14.表现居室残破,风狂风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5.表现诗人衰老困窘之态和无奈之举的句子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6.表现作者从痛苦中迸发出激情和渴盼,推已及人,产生了解救苦难人民的崇高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之寒士俱欢颜。

17.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作者忧愁惨淡心境的诗句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8.体现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见万民涂炭,因心系国家而无法入眠的句子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9.表现诗人心系天下百姓,而不在乎自身落魄的舍己为人伟大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诗中用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1.诗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2.诗中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从视觉角度看,本诗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4.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趋势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25.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26.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别宴情景却独具异域风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7.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8.梨花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

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成梨花,富有新意。

2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1.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2.写杯光酒色,琴韵笛腔,渲染意酣情浓的宴饮氛围,刻画了帐中把酒饯友的热烈场面的句子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琵与羌笛。

33.用互文手法,从军营生活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4.表现诗人替友人担忧,依依惜别的诗句是:轮台东门送君云,去时雪满天山路。

35.表现胡地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6.用夸张手法,展示边塞冰于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曹刿论战》:
37.曹刿请见的原因是:齐师伐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连续)38.战前的政治准备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9.取信于民的表现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0.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

根据是:夫战,勇气也。

41.利于追击的时机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2.曹刿与鲁庄公对话的背景是: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43.贯穿全文的文眼是:远谋。

44.选择彼竭我盈时机发动反攻的依据是:夫战,勇气也。

4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什么句子?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6.曹刿所说的彼竭我盈是长勺之战的什么时候?齐人三鼓。

47.哪些话可看出庄公的“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不连续)
48.本文着重写两人对话,发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9.“故克之”的直接原因是:彼竭我盈。

50.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2.曹刿认为,有利于反攻时机是在彼竭我盈之时,在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53.“彼竭我盈”照应上文哪一句:齐人三鼓。

54.写出表明乡人不愿与谋的语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5.“取信于民”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6.为什么“公将鼓之”曹刿说“未可”,而在“齐人三鼓”后说“可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57.曹刿追击敌人的决定的依据是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