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选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学设计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学习目标】1.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在此基础上说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认清过去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认识、各种弊病、不良后果。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明确“他序”的写作重点,能从序言中了解原著的基本内容。

3.说出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表达作用。

【学习过程评价】【积累运用】1.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及其作者的哪些方面的情况?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写下了大量文章,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一百多篇。

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

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全文,完成2—4题。

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

说到教育的意义,就牵涉到内容问题了。

……笃信固有道德的,爱把圣贤之书教学生诵读,关切我国现状的,爱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教材,都是重视内容也就是重视教育意义的例子。

这是应当的,无可非议的。

不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有道德,激发抗战意识,等等,而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

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

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

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

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的惟一学科。

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

”2.下列说法符合叶圣陶先生思想的一项是()A.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所以国文教学既要重视技术的训练,又要格外强化教育的意义。

B.笃信固有道德的,要把圣贤之书教学生诵读,关切我国现状的,须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教材。

C.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

要达到这样地步,必须读各种学科的书籍与文篇,必须做学科内外的各种练习题。

D.阅读教学既要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又要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重要的地位。

3.文中“强调所读的内容”是指强调什么?“语文本身的规律”主要是指什么?答:4.叶圣陶先生在本段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十年,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

”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不要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第二,要按照一定的间架和腔调去写。

圣陶先生很形象地加以形容说:“①你能够揣摩题目的意旨以及出题目的人的意旨,按着腔拍,咿唔一阵,就算你的本领;②如果遇到无可奈何的题目,你能够无中生有,瞎三话四,却又丁丁当当的颇有声调,那更见出你的才情。

”他并且用自己小时候的经验做例子,“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开笔’,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他提示道:‘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

我依他吩咐,写了八十多字,末了说:‘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就在‘尔’字‘乎’字旁边博得了两个双圈。

登高自卑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式:这就是八股的精神。

”5.文中画线处的两个句子,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答:6.叶圣陶先生举自己写《登高自卑说》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选出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A.旧式作文教学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B.旧式作文教学沿袭科举时代传统,要求写八股文。

C.作文不能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

D.作文要按照一定的间架和腔调去写。

7.“单说登高自卑不行,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式:这就是八股的精神。

”这句中的“合式”一词能否换成“合适”,为什么?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吕叔湘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

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

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

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

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

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

”“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8.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

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②③④9.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

(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答:第一种弊端是第二种弊端是第三种弊端是10.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

(回答不得超过40 字,注意语句的连贯)答:第一点错误认识是11.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 字,注意语句的连贯)答:实际上说的是12.第四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

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3-16题。

认识国文教学叶圣陶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最必要工具中的一种。

可是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这是目前教育上一个严重的问题。

国文教学没有成绩的原因,细说起来当然很多;可是赅括扼要地说,只有一个,就是对国文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

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惟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

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

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因此,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而达到正确的认识的先决条件,就是抛弃旧式教育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

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知要真知,能要真能,那方法决不是死记硬塞,决不是模仿迎合。

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就作的方面说,若不在读的工夫之外再加上整饬思想语言和获得表达技能的训练,哪里会“真知”作?哪里会“真能”作?从这种认识出发,国文教学就将完全改观。

不再像以往和现在一样,死读死记,死模仿程式和腔调;而将在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整饬思想语言,获得表达技能种种事项上多下工夫。

这样,国文教学该会“有”成绩,有“优良的”成绩了吧。

13.这是叶圣陶先生为创刊于1942年8月1日的《国文杂志》写的一篇发刊辞,一般认为它是叶老语文教学观念趋于完整的标志。

试分析全文主要阐述了哪些主张。

答:14.用自己的话概括“活书橱”、“人形鹦鹉”、“儒学生员”三种人的特点。

答:15.作者认为国文教学取得成绩的具体途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45个字)答:16.根据上文判断,下列对国文教学的认识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国文教学必须认真进行提高表达技能的训练。

B.国文教学没有成绩的症结在于对国文教学的认识不正确。

C.只要抛弃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国文教学就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D.国文教学不能只继承从前的传统,应当另起炉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注]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