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传播制度的概念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3、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4、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5、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8、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的概念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包括:
与政府的关系;
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各阶层、政党或团体都拥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

这些社会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能动的主体在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老年、妇女、农民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一般社会群体的传播权利是不能得到保障的。

这种垄断控制常常比任何政府机构所起的作用更大。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有四种方式:
1、个人的信息反馈。

(意见、建议、批评或抗议)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如工会
3、诉诸于法律手段。

(名誉权、隐私权)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如BBS传播可影响发行
量或销售量)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为了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例如英国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的制度,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采用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意大利是公私合营制度,美国主要采用私有企业制度,但规定实行特许制,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

2、法制和行政管理。

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传播。

如国家公众利益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现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后产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体现了绝对支配与服从)
在二次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是一种现代极权主义,它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使传播媒介成为国家和战争的宣传机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古典的极权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多种媒介规范理论对大众传播活动发生着影响,但它们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民主参与理论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政府和法律机构主要是通过这两种理论来协调和平衡国家内外的传播关系。

以美国为例,当媒介的垄断和集中引起普遍的社会不满之际,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理论对媒介的活动加以某种制约,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需要保障垄断资本利益的时候,则往往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决策依据。

◆文化帝国主义
在跨国传播或全球传播领域,美国强调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信息流通的绝对自由,反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来信息进行自主管理。

不少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认为,美国在跨国传播领域热心主张信息流通自由,实质上是为了保证美国在世界传播秩序中的垄断地位。

因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缺乏与之抗衡的实力。

为了抵御来自少数传播大国的“文化侵略”,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信息主权”的口号下,从制度上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措施。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它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 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自由主义理论本身发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今天则进—步演变成了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原则:1) 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

作用:一是为了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二是为了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改良,但仅仅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民主参与理论
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观点有:(1)任何民众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 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核心价值)。

反映了一般民众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的加强要求自主
利用媒介的呼声。

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地方自治体规定,商业有线电视必须开设“开放频道”,允许受众个人或团体可以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

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在探索中发展
1、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

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工作的准绳;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实际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4、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产业)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
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即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
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
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
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