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讲腹诊一《复习·中医腹诊基础知识》【一】在临床上,虽然胸腹部位症状繁多,但是有规律可寻,各种胸腹部位的症状都是由“基本元素”排列组合而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元素,即能以不变应万变,执简驭繁,可以诊断无数疾病。
下面详细讲解“基本元素”:(1)请看一组胸腹部位症状:胁下满,胁下硬满,胁下痞硬,胁下痛,这些胸腹部位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有共性,部位都是在胁下,胁下就是部位基本元素。
部位基本元素除了协下之外,还有胸区,心区,胁肋,心下,脐部,小腹,少腹。
一共有11个部位基本元素,即胸腹区域分为11个。
(2)请再看一组胸腹部位症状:胁下满,心下逆满,胸胁苦满,腹满,这些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异中求同,他们也有共性,病性都是满,满就是病性基本元素。
病性基本元素除了满之外,还有悸,坚,痞,硬,急,结,不仁。
一共有8个病性基本元素,即胸腹病性症状分为8种。
【二】咱们继续深入学习,将部位基本元素与病性基本元素弄清楚,学透彻,详述于下:1,胸腹各区域所对应的脏腑。
(1)胸区:对应心、肺。
(2)心区:对应心。
(3)左胁部:对应肝、胆。
(4)右胁部:对应肝、胆。
(5)左胁下:对应肝。
(6)右胁下:对应肝。
(7)心下:对应胃、心、胆。
(8)脐部:对应脾、胃、大肠、小肠。
(9)小腹:对应肾、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0)左少腹:对应肝、膀胱、胞宫、大肠、小肠。
(11)右少腹:对应肝、胞宫、膀胱、大肠、小肠。
2,胸腹部位最基本症状。
(1)【急】急是“紧缩”之意,与“松驰”之意相反。
急就是肌肤挛缩,甚者抽筋。
部位偏深者叫里急。
急是病理产物作用在腹肌或胃肠平滑肌上的反应。
腹诊时,按之肌肤紧张,不柔顺。
例如少腹里急。
(2)【结】病机是邪气凝结于内,或气血聚结不散。
腹诊时,按之如条索状,或木棒状。
例如少腹急结。
(3)【痞】痞是阻塞不通之意。
患者自觉有堵塞感。
病机是无形邪气乘虚滞于胸腹之中。
腹诊时,按之软而有底力。
例如心下痞。
(4)【满】病机是邪气横于内。
腹诊时,按之如充满气体之球,例如腹满。
(5)【悸】胸腹处跳动如脉搏者,称为悸,或称动悸。
悸是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跳动,有别于正常生理的动脉搏动。
患者或能自觉,或无自觉。
病因是有水邪或里虚。
腹诊时,按之感觉指下有跳动。
例如脐下悸。
(6)【硬】病机是有形之邪凝聚于内。
按之腹肌有弹性抵抗感,如板状,按压不痛。
例如小腹硬。
(7)【坚】坚是腹肌紧张,按之内有物,如块状,痛处固定或可推移。
例如心下坚。
(8)【不仁】肌肤,触之无知觉叫不仁,常见小腹不仁。
《内经》说:卫气不行则不仁。
而卫气源于肾,因此小腹不仁是肾的问题。
【三】胸腹症状分为自觉症状与他觉症状。
患者自我感觉到的症状叫自觉症状,比如头痛症状。
患者自己无感觉而医师察觉到的症状叫他觉症状,比如结脉症状。
对患者进行腹诊主要是搜集他觉症状,作为辨证之依据。
医师不去腹诊,就不知道患者有他觉症状存在,诊断漏项目导致辨证不准,治疗无效!辨证诊断,仅仅四个字“病位+病性”,无论用脐诊,还是舌诊,或其他什么方法。
目的都是确定病位与病性,病位+病性=证。
当你看一下舌,你确定的是什么?必须清楚。
问诊得知患者腹满,腰痛。
这只能确定病位在带脉,除此之外,什么也确定不了,用肾着汤有时好使,有时不好使,靠碰运气。
舌质红,这只能确定病性为火(热),除此之外,什么也说明不了。
火在何脏腑,只凭舌质红,无法确定。
明白了此辨证诊断之理,一步入中医大门!腹诊也是,你按压一下,有时是确定病位范围,如心下压痛,病位在胆,胃,心范围内,一下子缩小了辨证范围,之后太好辨证了。
而按压一下满,这是确定病性。
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只用一条直线怎么能确定一个点?是吧!除非这条直线太短了,短到只一个点这么长,一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点。
在中医里有这样的直线,称之为绝活,神技!病位是一条直线,病性是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证。
中医还用数学几何思维,中医无所不容!风,寒,湿热,血瘀……,这是病性。
心,肝,带脉,太阳经,这些是病位,你能清楚指示出位置在何处。
你确定病位在肝,又确定病性是寒。
诊断为寒滞肝脉证。
咽红不痛,可以确定病性为阴虚。
肺胃与肝肾常见阴虚。
如果想辨准确,问一下呗,胃脘或腰有不适吗?一问即定乾坤。
大腿外侧痛,病位在胆经亳无疑问,没有怀疑的余地。
但是确定不了病性,而看舌,苔腻,病性为痰湿,哈哈哈……,辨证完活了,温胆汤证。
【干货】胆胃气逆,非常多,怎么辨证诊断?(1)看舌,呈阳维舌。
(2)舌不见阳维脉舌之象,怎么诊断,诊脉呗,右关脉大。
(3)舌与脉都不见胆胃气逆之象,又怎么诊断?问诊呗,囗苦,呃逆。
(4)全来一遍,依然不见胆胃气逆之象,怎么办?看大便,大便先干后稀,大便头如瓶塞。
中医四诊极其强大,保证辨证准确无误。
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
舌,脉,症三者,得一诊可得病之“证”,咱们要全得到![呲牙][呲牙]当您辨胆胃气逆证精熟后,天天开柴芩温胆汤。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四君子汤合柴芩温胆汤或温胆汤,我经常用,三剂即病愈。
其中60%是他医当火证治的坏病,伤脾了。
基本是是看一眼舌,再问一句有力气没有?辨证完活了。
《<难经>里的脐诊之技术》一,【经典依据】任何一套中医理论,第一块奠基石必须是出自于经典,之后的一系列论述方成立,并且理论被天下人所接受,用之于临床有指导价值。
腹诊理论源于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的“胸腹者,脏腑之郭也”,其中“郭”是城墙之意。
此经文意思是说胸腹是脏腑之城墙。
脏腑与胸腹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当某个脏腑病变时,就会在所对应的胸腹部位上反应出症状来。
根据症状所在胸腹的部位,则知所对应的脏腑病变了。
二,【难经理论】虽然《黄帝内经·灵枢》说了脏腑与胸腹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是说的笼统不具体。
《难经·十六难》作了详细论述,其中说:“假令得肝脉……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这段《难经》原文告诉我们:脐中属脾,脐左属肝,脐右属肺,脐上属心,脐下属肾。
按压脐中,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有坚硬或痛感,是判断病位分别在脾,肝,肺,心,肾的重要依据。
三,【操作技术】让患者仰卧,两腿屈曲,两臂沿身体两侧平伸,露出腹部。
分别按压其脐上、脐下、脐左、脐右、脐中处。
以中指同身寸为度量标准,“脐上”应在脐上1寸处,即任脉的水分穴;“脐下”应在脐下1.5寸处,即任脉的气海穴;“脐左”与“脐右”分别在脐左与脐右的0.5寸处,即足少阴肾经的左肓俞穴与右育俞穴。
请看图所示。
四,【临床应用】1,脐上压痛主心病。
心主血脉,多与全身性瘀血证侯有关,主方以《金匮要略》中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
2,脐下压痛主肾病。
凡肾阴,肾阳,肾气,肾精亏损均可出现压痛,主方以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3,脐左压痛主肝病。
肝主疏泄。
凡是肝疏泄失常均可出现脐左压痛,主方以四逆散加减治疗。
4,脐右压痛主肺病。
肺主宣发与肃降。
尤以从右而降为主,金克木是指肺的肃降抑制肝升太过,肺气不降可以引起肝气上逆。
主方以奔豚汤加减治疗。
5,脐中压痛主脾病。
主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
五,【提醒注意】腹诊时,应遵守清朝时期的中医名家俞根初之言“按腹之要,以脐为先”。
学完《难经》之脐诊,要动脑想一个问题,读《难经》此段经文,是怎么读出此脐诊之技术的?按压脐左,硬或痛,确定病位在肝,这毫无疑问,没有怀疑之余地。
之后确定病性,我只是按五脏常见之病性而讲,你用时可以根据定性症状准确定性。
病人之左右,病人之气,左升右降让你背你就背,背熟了之后,掌握脏腑表理关系,脏腑别通关系,以及治病五脏原则,内外五原则。
对中医很快即入门了,入门之后就学的快了。
一,【定位症状】A,〔五脏定位症状〕1,心的主要定位症状:心烦,心悸,易惊。
失眠,多梦,健忘。
神昏,谵语,癫狂。
心前区痛,手中指小指不用,手掌心潮热多汗。
脉律不齐,口舌生疮,舌动不灵。
2,肝的主要定位症状:眩晕,胁肋胀痛。
视物不清,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
情志抑郁,善太息,易怒。
抽搐,震颤,痉挛,麻木。
少腹及阴囊牵引疼痛。
3,肺的主要定位症状:鼻塞,流涕,咳嗽。
咯痰,咯血。
胸部闷痛,失音,浮肿。
4,脾的主要定位症状:大便稀,浮肿,脘腹胀。
纳少厌食,口淡无味。
妇女白带多,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5,肾的主要定位症状:腰疼,腰膝酸软,足跟痛。
阳痿,早泄,遗精。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
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迟钝。
小便淋漓不尽,夜间尿次数多。
呼吸困难(呼多吸少),毛发稀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
B,〔六腑定位症状〕1,小肠主要定位症状:小腹胀痛,腹泻,小便短赤,排尿涩痛,尿血。
2,胆的主要定位症状:胁肋疼痛,口苦,黄疸,舌右边厚。
3,大肠的主要定位症状:小腹疼痛,腹泻,便秘。
4,胃的主要定位症状:胃脘疼痛,口渴,能食,消谷善饥,呃逆,呕吐,嗳气,嗳腐吞酸,牙龈肿痛。
5,膀胱的主要定位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血,遗尿。
二,【定性症状】A,〔正气不足定性症状〕1,血虚主要定性症状:舌质淡白,面色淡白,唇淡白,指甲淡白,眼睑淡白。
妇女月经量少,手足发麻,头发枯落,头晕眼花,脉细。
2,阴虚主要定性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间潮热,颧红盗汗。
3,气虚主要定性症状:舌质嫩有齿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活动时症状加重,脉无力。
4,阳虚主要定性症状: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㿠白,大便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舌苔水滑,脉沉迟。
B,〔邪气有余定性症状〕1,火(热)邪的主要定性症状:发热,面赤,口苦,口臭,口渴,喜冷饮,喜冷敷,咯粘稠黄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谵语发狂,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2,风邪的主要定性症状:怕风,咽喉痒,皮肤痒,游走性疼痛,面目浮肿,身体抽搐,四肢震颤,舌体颤抖,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随,突然昏倒,脉浮缓或弦。
3,燥邪的主要定性症状:鼻干,咽干,唇干,舌质干红,大便干结,皮肤干裂,干咳,痰中带血,口渴,尿少,脉细数。
4,湿邪的主要定性症状:头重如裹,身紧如缠,腰重如带五千钱,阴器湿如牛鼻子上汗,舌质胖大,舌苔白膩,妇女白带多,疮疡流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淡无味,渴不欲饮,腹泻,尿少,浮肿,咳痰多,淋浊,肢节酸困,脉缓或濡。
5,寒邪的主要定性症状:恶寒畏寒,手足冰凉,战栗,无汗,面色苍白,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口不渴,口泛清水,喜热饮,喜热敷,固定性疼痛,舌苔白,脉迟或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