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详细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大事进展的挨次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提醒的道理。

【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激发兴趣今日,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发动劫掠信念胜利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状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以下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按大事进展的挨次可以分成三个局部: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局部。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着军队反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念。

其次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胜利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气,最终获得成功。

四、指导写字:⑴教师范写;⑵学生练写⑶评比。

五、作业: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段。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白什么?重读勇敢,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着军队反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念。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念。

(二)学习其次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念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1、出示:一只蜘蛛正在结网,突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最终胜利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最终结成了一张网。

⑶最终说明白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2、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⑶蜘蛛第八次结网胜利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反抗胜利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最终胜利的缘由。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恢复了信念——布满了信念。

四、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2、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大事上?五、作业1、凭借详细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时间先后挨次分段的特点。

3、初步体会学习竺可桢在科学讨论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只有通过准确、细致的观看,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图片导入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绚烂的笑脸,今日漂亮的杏花也来到我们四(5)做客了,你们瞧3、出示杏花图谁情愿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它的模样?……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目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可是一位宏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洁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

竺可桢:浙江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

先后创立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心讨论院气象讨论所;担当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总结: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的付出分不开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杏花和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故事。

板书:第一朵杏花指明读题:美美地读,让我们闻到花的香气。

二、解决生字新词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漂亮的词语藏在文中等着我们一一念出它们的名字呢,你们看(出示词语)谁能把它们念得又标准又嘹亮?自己先试一试?2、----你在读得时候觉得那些字音需要特殊留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领读一株泛起吹皱程度仰起脸曾经准确估量把握兴冲冲开放也许严肃规律顷刻间开小火车纠音、正音3、留意仰右边的写法,不能和柳混淆4、严肃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爷走回书房,翻开笔记本,严肃地登记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出示辨析:他( )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 )地考虑后,打算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

5、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式一样含义三、理清文章脉络1、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几次杏花?)板书:初看杏花再看杏花谁能依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复不上来。

二(6-15)写其次年春天,孩子告知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严肃地登记了这个日子。

三(16)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准确、细致的观看,才把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看来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先后的挨次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过渡: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有一处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你们看:(出示图片)3、你能猜猜它们是哪天开的吗?也许……或许……可能……4、你们的答复,作为科学家的竺可桢爷爷能承受吗?你从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朗读第16自然段5、那竺可桢爷爷毕竟是怎样第一朵杏花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再去看杏花。

6、完成补充习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初看杏花再看杏花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教学内容: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

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得意的少先队员在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快的春景图。

清爽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殊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开心地唱歌。

教学重难点: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喜爱。

学习目标: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美丽的曲调唱歌。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欢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日的美妙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相互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快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忙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稳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漂亮的白塔”、“凉快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觉?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书写时你想提示小朋友留意什么?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春天的雨点》(一)、古诗导入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2、提醒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状况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晨)竭(念jié,不念jí)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三)、给课文分段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1,按事情进展挨次给课文分段,2按时间变换挨次给课文分段,3按地点变换挨次给课文分段,(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达丽玛上课没仔细听,被乌汉娜教师发觉。

)3、乌汉娜教师又是怎么发觉的呢?(乌汉娜教师从42双眼睛里,发觉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小黑板出示)(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留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局部连接起来的?说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4)、理解:“发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4、被发觉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五)学习其次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索: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教师是怎样做呢?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教师的呢?(达丽玛望着教师严厉的面容,心里宣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宣誓”:庄重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2)、假如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宣誓呢?(3)、达丽玛为什么要宣誓呢?(乌汉娜教师发觉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明后,并没有批判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

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教师却同样严厉仔细,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熟悉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

所以要“宣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她把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3、正由于达丽玛这么仔细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觉。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观察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教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

”是的,她只听到教师嘶哑的嗓音,只看到教师发干的嘴唇,哪留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嘶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教师当时怎样?6、正是这样疲惫的乌教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观察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感动)7、为什么这么感动?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用心与乌教师的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