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

填空1、周代时,我国的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以发挥的很齐全,鉴于记载的乐器已达到70多种。

当时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合称八音。

其中钟,铙等属于金类乐器,如玉罄,鸣球等属于石类乐器。

陶埙,陶鼓等属于土类乐器。

鼓,鼗属于革类乐器。

琴,瑟等属于丝类乐器。

柷,敔属于木类乐器。

笙,竽,稣,等属于匏类乐器。

箫,篪等属于竹类乐器。

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早期编钟,共64枚,每钟可发2个音,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以上。

3、秦汉至魏晋时期从西域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曲项琵琶,筚篥等。

其中,竖箜篌是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波斯乐器,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我国甘中一带。

4、隋唐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领域。

5、隋唐时期,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使我国民族乐队组合形式较前丰富了起来,根据《隋书。

音乐志》所载,当时传入宫廷的西域音乐,其乐队组合形式有7种之多,其中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和勒乐。

(只有六个空就填前六个)6、宋元时期,拉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由奚琴变化发展而成的拉弦乐器胡琴。

此外还有火不思,唢呐,葫芦琴。

7、宋元时期,胡琴用马尾张弓擦弦的演奏方式代替了奚琴之类的乐器用竹片轧弦的演奏,是拉弦乐器制作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8、唐宋以来,琵琶独奏的形势也很流行。

但是,当时的乐曲流传下来的很少,目前能见到的仅有产生于元代的《海青拿天鹅》。

9、郭沔,字望楚,宋末永嘉人。

南宋时期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现存琴曲《潇湘水云》为郭沔所作。

10、宋代,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已有多种。

如:以箫管,笙,嵇琴,方响之类的乐器合奏的细乐,用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演奏的清乐。

在当时已经很流行。

11、明清时期,我国的拉弦乐器在宋元时期胡琴产生的基础上,已有板胡,四胡,京胡,坠胡等。

以后,又逐步形成为现代的胡琴类乐器群。

12、明清时期,与民俗活动密切相连的各种器乐演奏形式遍布全国,类别繁多。

主要有:丝竹乐,弦索乐,鼓吹乐和清锣鼓等形式,其中,以丝竹乐形式最为普遍。

13、宋元以来,琵琶演奏逐渐废拨子改为手弹。

到明清时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在民间发展。

清代中期以后,南派在发展中形成了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汪派等多种派别。

14、清代流行的琵琶曲较前更多,如《塞上曲》《十面埋伏》《霸王别姬》《昭君怨》《阳春古曲》等,均在当时流行。

《平沙落雁》《夕阳箫鼓》《傍妆台》。

15、《塞上曲》是一首由五首68板的小曲组成的套曲。

五首小曲的曲名依次为《宫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泪》《妆台秋思》《思汉》原琵琶独奏曲《塞上曲》是一支文曲,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技巧,旋律委婉柔美。

16、《阳春古曲》是我国古代琵琶名曲之一,早在明代就已在民间流行。

清代王煜庭传谱的《阳春古曲》是7段结构的乐曲。

称《小阳春》或《快板阳春》。

七段标题依次为:《飞花点翠》《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

17、明代万历前后,有些贵族文人提倡琴学。

他们将古代琴曲和当时民间流传的琴谱汇编成集,集资刊印。

使许多古代琴曲得以保存下来。

其中,最早刊印的一部较有系统的琴谱是朱权编的《神奇秘谱》,收入其中的大都是古代名曲,《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等。

18、清代传派秦家张孔山所传《流水》为9段,第6段几乎全用滚,拂,绰,注手法演奏。

这一点与其他传谱不同,因此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该谱刊于后来刊印的《天闻阁琴谱》。

是近代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

19、明代古琴演奏的派别有:以严澂为代表的虞山派,和以谢林,杨表正,杨抡为代表的江宁派。

清代古琴演奏的派别有以徐长迂、徐祺为代表的广陵散,以张孔山为代表的蜀派和以祝凤嘴为代表的浦城派等。

20、明清时期,胡琴家族已经形成,在明代末期,扬琴已经由波斯传入我国,至此,民族乐器四大类,(吹拉弹打)齐备。

21、中国民族乐器据其形制,发音特点和演奏方法分为吹奏类乐器,弹拨类乐器,拉弦类乐器和打击类乐器,四大类。

22、中国民族器乐的题材品种可分为独奏器乐和合奏器乐两大类。

23、中国民族合奏器乐包括重奏,齐奏,合奏等器乐演奏形式。

分为丝竹乐,吹打乐,重奏乐,和奏乐四大类。

24、江南丝竹《紫竹调》是一首单一重复体的乐曲。

25、梆笛独奏曲《五梆子》和《喜相逢》均为单一板式变奏体乐曲。

26、《五梆子》由冯子存根据一首流行于华北地区的民间曲牌改编而成。

全曲共四段,曲式结构为A+A1+A2+A327、《喜相逢》也是一首由变奏手法改编而成的梆笛独奏曲,该曲由笛子演奏加冯子存根据在内蒙和张家口北部一带流行的一首乐曲改编而成。

全曲共四段,曲式结构亦为A+A1+A2+A3 28、《春江花月夜》在主题呈示之后的变奏中,结合了移位,展开等手法,使旋律结构有较大改变,并引进一些新的材料,。

但是,每个变奏的结束句变化幅度较小,(几乎各段的结束句都是23212312),从而构成了换头合尾式自由变奏式。

29、《江河水》是一首管子独奏曲,该曲是根据辽南鼓吹中的笙管曲牌江儿水和梢头的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曲式为带有引子的再现式单三段体,曲式结构为引子+A+B+A。

其中,A段是《江河水》主题。

30、琵琶大曲《阳春白雪》就是由7个68板结构的小曲构成的循环变奏体套曲,乐曲描写了大地回春时冰雪消融,风和日历,万物充满生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曲中大部分小曲是由《老六板》变化而成的,老六板的旋律共现了四次。

以老六板的出现为标志,全曲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其他小曲主题则逐次出现,穿插其间,该曲体现了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循环变奏原则。

31、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也是一首以循环结构为原则的多段—循环综合体乐曲。

全曲8段由主部旋律部分和插部模仿鸟叫声部分循环穿插构成。

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百鸟和鸣,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

32、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属于起承转合结构。

33、《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大套武曲,曲式结构为叙事性多段体结构,刘德海的演奏谱由10个乐段构成,各段标题依次为《列营》《擂鼓》《吹打》《排阵》《埋伏》《小战》《大战》《萧声》《呐喊》《追击》。

34、《十面埋伏》这首传统琵琶武套曲,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战前包括1至4段,第二部分交战包括5至9段,第三部分战后仅含第10《追击》段。

35、《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华彦钧作曲。

是一首单一主题的变奏曲,曲式是引子+A+A1+A2+A3+A4+A5。

36、《听松》二胡独奏曲,华彦钧作曲。

37、《寒春风雨》二胡独奏曲,华彦钧作曲。

38、《良宵》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39、《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曲式。

40、《鹧鸪飞》曲笛独奏曲。

曲式是慢板+快板。

41、《姑苏行》曲笛独奏曲。

曲式是引子+A+B。

42、《五梆子》《喜相逢》梆笛独奏曲。

曲式是单一板式变奏体。

43、《江河水》管子独奏曲。

曲式是引子+A+B+A。

44、《凤凰展翅》笙独奏曲。

曲式是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45、《渔歌》巴乌独奏曲。

彝族民间音乐。

46、《流水》古琴独奏曲。

川派传谱。

47、《渔舟唱晚》筝独奏曲。

曲式是起承转合。

48、《寒鸦戏水》古筝独奏曲。

曲式是头板,拷拍,三板;单一板式变奏体。

选择1、1987年河南舞阳出土的骨哨距今约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

应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乐器。

那时的骨哨已具备了吹奏乐器的性能。

2、我国出土最多的早期乐器是陶埙,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7000年历史,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

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距今也有6000-7000年的历史。

3、商代,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钟铙铃铎等铜制打击乐器,和编钟编罄编铙等庞大的乐器系列。

4、《吕氏春秋》中关于伯牙鼓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记载,说明在春秋时期,古琴除了用于伴奏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

5、《空山鸟语》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

7、《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协奏曲。

8、《姑苏行》曲笛独奏曲。

10、《塞上曲》琵琶文套曲。

12、《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

14、《烛影摇红》刘天华二胡独奏曲。

15、《月夜》刘天华二胡独奏曲。

16、《病中吟》刘天华二胡独奏曲。

17、《阳关三叠》古琴独奏曲。

18、《将军令》苏南吹打。

19、《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20、《行街》江南丝竹。

21、《中花六板》江南丝竹。

22、《欢乐歌》江南丝竹。

23、《慢六板》江南丝竹。

24、《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25、《步步高》广东音乐。

26、《旱天雷》广东音乐。

连线《阳春古曲》琵琶大曲《战台风》古筝独奏曲《鹧鸪飞》曲笛独奏曲《五梆子》梆笛独奏曲《酒狂》中阮独奏曲《流水》古琴独奏曲《凤凰展翅》笙独奏曲《小二番》管子独奏曲《独弦操》二胡独奏曲《渔歌》巴乌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梆笛独奏曲《云庆》江南丝竹曲《小放驴》河北吹歌《夜深沉》京胡独奏曲《渔舟唱晚》筝独奏曲《金蛇狂舞》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江河水》管子独奏曲《赛龙夺锦》广东音乐名词解释1.曲牌:是历代传承而来的,或从民歌汲取来的,篇幅较短小,有一定独立性的,有固定曲调骨架和名称的曲调。

“曲牌”又称“牌子”,每一个曲牌均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俗称“牌名”各曲牌可独立演奏,也可以联套演奏。

2.联曲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曲牌(或段落)联接而成的结构体式。

联曲体的构成原则有1)对比再现原则。

A由两个相互对比的音乐段落组成曲式,B由三个部分组成既在两个对比段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再现性的段落;2)循环原则。

是由多个音乐段落连缀成曲其中一两个段落多次循环出现,其余的段落穿插其间;3)起承转合原则:即构成联曲体的数个段落间,呈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

这里所说的起承转合指的是构成联曲体懂得个数段落间的关系;4)渐层原则。

即联曲体乐曲中的各板式依次呈“慢中快”构的出现,或者加上引子和结尾,构成“散慢中快散”的结构;5)综合原则。

即在同一乐曲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原则的综合性结构。

3.曲牌体:又称联曲体。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曲牌(或段落)联接而成的结构体式。

4.鼓吹乐:又称吹打乐,一般是用唢呐,管子或笛子等乐器主奏,以锣鼓等打击乐器相和或相间进行。

(如西安鼓乐《双九拍折圭令》,山东鼓乐《晋天乐》,苏南吹打《将军令》等均为此类乐曲。

)5.弦索乐:是只用弦乐器(弹弦乐器,拉弦乐器)演奏的合奏形式。

(如:《月儿高》,《普庵咒》,《舞名马》等曲均为弦索乐曲,用琵琶,弦子,筝,胡琴等四种乐器演奏。

)但有时也加用一种或几种管乐器。

(如〈十六板〉,〈琴音板〉等便是此类乐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