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五月的青岛》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2)
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①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②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
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
③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
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
④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⑤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
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⑥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刚刚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
看见一些桃花。
⑦“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1)解释词语。
春深似海:________。
(2)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排比比喻
B.反复拟人
C.排比夸张
D.反复夸张
(4)本段中两个“春深似海”,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个“春深似海”都是运用成语,突出绿的广阔无限。
B.这两个都是直接描写,突出说明春意的深浓。
C.第一个是运用成语,突出了春色的广阔无限,第二个是直接描写,突出了春意的深浓。
D.第一个是直接描写,突出了春色像海一样绿,第二个是运用成语,突出了春意的广
阔无限。
(5)本段主要写________。
2.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天山美景
七月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
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
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róng rōng) róng 化的雪
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
翠(cuì cuī) cuì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一条条清
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
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
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________ 酷热________ 特别________
(3)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记住它们。
雪白五彩缤纷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A.骑马走在花海中,人________,马________。
B.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
句话并写下来。
3. 请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假期过后,同学们在交流各自外出旅游的情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________。
不去看一看实在可惜!”李诗感慨道。
平平说:“桂林山水甲天下,________。
整个阳朔就是一座多彩的公园。
”
“华山的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长达12公里,到处都是悬崖绝壁,难怪有‘自古华山,
________’的说法。
”小明满脸兴奋地说。
小林嚷道:“黄山和九寨沟最好玩了,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五月的青岛》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2)
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
【答案】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
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C
C
C
五月的青岛很美,我热爱,我赞美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这段阅读材料出自课文《五月的青岛》,主要描写了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在五月份展
现出来的迷人风采,抒发了作者对这座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答】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解词一定要结合语境进行。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
样深广。
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本题考查层次划分。
给语段划分层次的依据有根据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进行划分,①②两句领起下文,是总说“青岛还很美”,③④⑤具体描写海的美,⑥⑦写“我”的观感,表达赞美之情,所以选C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
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这个句子是
排比句。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这句是夸张。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
形容到处充满了明
媚的春光。
第一处有这样一个提示“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这是运用成语,突出了春
色的广阔无限;第二处“可不是春深似海!”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作者对春色的
喜爱,是直接描写,突出了春意的深浓。
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
联系全文和写作背景,选文主要写鲜花、绿叶、大海,是一
幅自然的风景画,突出一个“美”字,表达了“我”的赞美和讴歌之情。
2.
【答案】
róng cuì
矗立,炎暑,格外
蔚蓝、白云、银灰、银光、白皑皑、翠绿、红、黄、蓝、白、紫。
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雪峰,白云,鲜花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考点】
记叙文
【解析】
《天山美景》这篇短文,记叙了七月里的天山美景,作者抓住雪山上的雪峰、云、融
化的雪以及群峰脚下的原始森林、小溪和小溪两边的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鲜花进行
了详细的描写。
读者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天山美景的思想感情。
【解答】
考查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出恰当的读音。
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在“融(róng rōng)化”中应读“róng”;
翠:绿色。
在“翠(cuì cuī)绿”中应读“cuì”。
考查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指高高地直立。
在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是“矗立”;
酷热:极热。
多指天气。
在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炎暑”;
特别:不一般,与众不同。
在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是“格外”。
考查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例如标颜色的词语:雪白、五彩缤纷。
本
文中标颜色的词语还有:蔚蓝、白云、银灰、银光、白皑皑、翠绿、红、黄、蓝、白、紫。
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通过阅读短文,根据内容,本题可填空为:
A.骑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B.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雪峰、白云、鲜花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考查从文中找出同诗句“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的情境相似的
一句话。
通过阅读短文,文中同诗句“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
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是: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
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3.
【答案】
下有苏杭,阳朔山水甲桂林,一条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考点】
歇后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谚语的积累,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
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根据课内外的学习
与积累将题目中的谚语补充完整。
【解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出自民国时期著名诗人、爱国人士吴迈题为岩
石的碑文。
“自古华山一条路”出自华山先民的俗语。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出自明代徐霞客《漫游黄山黄山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