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所属学院:机械学院适用专业:工程机械
课程编号:GJ1002 课程类型:专业群平台课程
学分:4 学分学时:84 学时
1、前言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所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现代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2、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2 、掌握支路电流法和戴维南定理,会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求解直流电路的问题。

理解电压源,电流源其模型的等效变换。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个特征量,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的复数表示法。

4、了解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理解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原理。

5、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各电量的关系,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

6 、掌握磁路的基本概念。

7、了解低压电器的种类、作用。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8、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9、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

10、掌握模拟放大电路、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1、掌握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用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12、掌握PLC 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
(二)能力目标1、具有比较熟练的直流、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2、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

3、具有电气安全技术能力
4、电工、电子材料、元器件的选用能力;
5、电气图的读图、一般电器设备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

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内容,可以在实验室结 合实物和实验进行讲授,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掌握。

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内容。

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综合实验,提高学生 的实际工作能力。

可采用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5、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
(一) 考核方法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考核和项目考核情况综 合评价学生成绩。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1、 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出勤、实践占 3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 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X 0.3+期中考试成绩X 0.3+期末考试成绩X 0.4 (二) 考试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

4、教学 方法
在 教学中
要积极 改进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