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36
6.2 生胶的合成工艺
生胶一般由聚酯或聚醚二醇、小分子二醇或二 胺扩链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而成。生胶通常是端羟 基的线性聚合物, Mn = 10000 ~ 30000 之间。生胶 的制备有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工艺。可采用预聚体 法和一步法合成,工业上多采用一步法。 生 胶 合 成 中 一 般 控 制 NCO 与 OH 的 摩 尔 比 R 在 0.85 ~ 0.98 之间,以合成端羟基的生胶,生胶中不 宜含有未反应的NCO基团。 生胶的硫化方式有加入硫黄硫化和过氧化物等 物质进行自由基引发聚合,以及加入多异氰酸酯加 聚而固化。生胶可分为饱和型和不饱和型两种。
29
5.2.3 溶液法
溶液聚合方法生产的TPU,一般用于生 产胶粘剂、合成革树脂和弹性涂料等。溶液聚 合一般采用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四氢 呋喃、甲苯、二氧六环、环己酮等。 溶液法的优点是反应平稳缓慢、易控制、 均匀性好、能获得线性聚氨酯。 缺点是对溶剂纯度要求高,要求溶剂不含 水、醇、胺、碱等杂质,且溶剂易挥发,易造 成环境污染。
半预聚体法工艺示意图
24
4.2.4 浇注工艺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一般以液体原料注 人模具经硫化而得最终制品,一般可采用手 工浇注工艺及机械浇注工艺。 浇注弹性体生产最好应采用自动化水平 较高的“混合-反应-浇注”一体化的浇注 机注模,这样才能保证弹性体的质量和性能 的稳定性。 也有的采用离心机浇注和真空浇注等方 法,这些都有利于成型和消除气泡。
15
3.2.2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NCO CH2 NCO
CH2 NCO NCO
4,4’-MDI MDI的蒸气压低,毒性小,对称性好,制得的弹性 体强度一般比TDI基弹性体高。但常用的4,4’-MDI常 温为固体,且4位及4’位上的NCO反应活性相当高, 因此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一步 法合成热塑性聚氨酯。在浇注工艺中,为了改进工艺 性能,一般采用改性MDI,其中液化MDI(如碳化二亚 胺改性MDI等)已广泛用于浇注型鞋底、RIM弹性体及 某些浇注弹性体制品。
20
4.2 合成方法
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生产中可采用 一步法、预聚体法和半预聚体法工艺。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目前主要是聚酯 ( 或PT-MEG)-TDI-MOCA体系。 MDI体系浇注型弹性体体系不多。 合成弹性体之前,须对低聚物多元醇 进行脱水处理。
21
4.2.1 一步法
聚合物二元醇 二异氰酸酯 扩链剂 催化剂或阻聚剂
25
5 热塑性聚氨酯
5.1 概述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种由低聚 物多元醇软段与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硬段构成的 线性嵌段共聚物。其占聚氨酯弹性体总量的25% 左右。 热塑性聚氨酯在室温下具有橡胶弹性或塑料 特性,在高温下会熔融,变为粘流体并能按照热 塑性塑料加工方式加工。 主要加工方式为挤出、注塑、压延、吹塑、 模压等。
35
6 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
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是研制最早的一类弹性体 。由于聚氨酯对水分敏感,混炼胶在硫化时不能直 接用蒸汽加热,加工设备多,耗能大,造成生产成 本较高;而且混炼胶的性能低于浇注型和热塑性聚 氨酯弹性体,硬度也不能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因 此,与浇注型和热塑型相比,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 的发展速度慢。 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主要包括生胶的合 成及混炼加工两个步骤。生胶中加入补强填料炭黑 、硫化剂、硬脂酸等助剂,在混炼机混炼数十分钟 后,胶料注入模具,在100℃以上硫化模压后即得 制品。 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制品主要有密封圈垫、泥浆 泵活塞、凡尔胶皮、防尘盖和套简、橡胶织物压层 件、耐磨防滑鞋底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5.3.3 注塑成型
注射(注塑)成型是TPU一种重要加工 手段,通过注塑工艺可生产由小于l 克的 精密部件至重达10公斤的大型制品。
用于加工热塑性塑料的注塑机都可以
用来加工TPU制品,一般可采用螺杆式或
柱塞式注塑机加工。
34
TPU的典型注射条件
模具温度,℃ 最高加压注射时间,s 保压时间,s 冷却时间,s 螺杆转速,r/min 机筒各部分温度,℃ 喂料室 螺杆传送部分 螺杆加压部分 注射嘴 20~40 5 10 40 80 150 170 80 190
16
3.3 扩链剂及交联剂
3.3.1 二胺类扩链剂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中普遍使 用二胺扩链剂。芳香族二胺的反应活性比脂 肪族二胺的低得多,使得浇注工艺具有良好 的可操作性。 浇注型聚氨酯中常用的、用量最大的是 亚甲基双邻氯苯胺(MOCA,国外又称 MBCA和MBOCA)。由于MOCA分子中含有 两个苯环,并且生成的脲基具有较强的极性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赋予弹性体较高的 强度。
一步法工艺示意图
充分混合 后脱泡
模 具
升 温
脱 模
后 硫 化
22
4.2.2 预聚体法
扩链剂等 低聚物二元醇 二异氰酸酯 制品 修整 后硫化 脱水 制预聚体 脱气 混合
脱模
硫化
浇注
预聚体法工艺示意图
23
4.2.3 半预聚体法
聚合物多元醇 100x份
表面活性剂 催化剂 其他添加剂 发泡剂 异氰酸酯 x份 预聚体 聚合物多元醇 混合物 混 合 器 氨 基 甲 酸 酯 弹 性 体
31
5.3.2 挤出成型
硬度在邵氏A92以下的TPU适合于用挤 出机加工成型。 异型件、软管、电缆外套、薄膜等聚氨 酯制品都可用挤出机连续成型加工。
32
TPU典型挤出工艺条件
TPU在热空气循环干燥箱中干燥(80℃×2h) 螺杆:有规律增加计量部分螺纹齿根的直径,螺杆 内无冷却芯管 压缩比 2:4:1 长径比 15:1 钢丝滤网:20~50目 机筒各部分温度(℃): 一段 150 二段 155 三段 160 挤出机头 175 口模 180~210
浇注型 热塑性 混炼型
8
2 反应机理
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反应
O N C O + HO N C H O
与羟基:
与水:
2
N C O + HO H
O N C H O O C N H
N C OH + H O
O N H C N H
N C O
+ CO2
9
与胺基:
NH C 2 N C O + H2N R, NH2 O NH C O NH R, NH
3
1 概述
1.1 发展历史 国外:
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和英国开发了聚酯型 聚氨酯; 40~50年代:相继出现了混炼型、浇注型及 热塑性聚氨酯; 60年代至今:聚氨酯弹性体发展较快。
4
我国:
50年代末:开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 ; 60年代:聚酯多元醇MPUR中试成功、初步研 制了聚醚多元醇及聚酯多元醇的CPUR; 70年代:MPUR投入生产,CPUR处于中试规模, 先后研制成功聚酯型和聚醚型TPUR,聚酯型 PU小批量生产; 80年代至今:PU品种及产量成倍增长,应用 部门显著增多。
与羧基:
O C OH + O C NH + CO2 N C O O C O O C NH
10
2.2 硫化或交联反应 与三元醇化合物:
3 NCO + HO R OH OH NH O C O R O O C O NH O C NH
与氨基甲酸酯, 生成脲基甲酸酯交联基团:
O NH C O + NCO N O C C NH O
6
聚氨酯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较高的强度和弹性 ; 较高承载能力 ; 优异的耐磨性 ; 优良的耐油脂及耐化学品性; 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臭氧性能 ; 耐疲劳及抗冲击性好;
低温柔顺性优良。
7
1.3
分类
按原料分: 按低聚物多元醇分为: 聚酯型、聚醚型、聚烯烃型、聚碳酸酯型等 按二异氰酸酯分: TDI型、MDI型、PAPI型等 按制造工艺分:
5
1.2 结构与性能
分子链中含有较多氨基甲酸酯基团(- NHCOO-)。属于嵌段聚合物 ,一般由低聚物多 元醇柔性长链构成软段,以二异氰酸酯及扩链 剂构成硬段,硬段和硬段交替排列,形成重复 结构单元。 除含有氨酯基团外,聚氨酯弹性体中还含有 醚、酯或及脲基团。由于大量极性基团的存在 ,聚氨酯分子内及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软段 和硬段可形成微相区并产生微观相分离。这使 得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韧性。
30
5.3 TPU的加工成型工艺
根据制品的形状、大小和粒料的加工 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采用挤出成 型、注射模塑、压延成型、吹塑薄膜等熔 融加工方式加工。 5.3.1 预干燥处理 聚氨酯是极性聚合物,当其暴露在空气 中时会慢慢吸湿。为了保证制品的性能和 防止熔融加工时水分气化引起的气泡,在 加工之前,一般需对粒料进行干燥处理。
18
3.4 其它原料
(1) 填料 (2)水解稳定剂 常用的有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 (3)功能助剂 如阻燃剂、防霉剂、抗静电剂、抗氧剂、 抗紫外剂等。
19
4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
4.1 概述
浇注型聚氨酯橡胶由液体树脂浇注并反 应成型,在聚氨酯橡胶中产量最大,约占 70%,由于具有流动性,可以制成很厚的 橡胶制品以及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 优点:制品的再现性强、强度范围调节 广、设备投资费用少,因此已在各工业部 门获得广泛应用。 缺点:要采用脱泡工艺,制备零件时要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与操作时间。
14
3.2 二异氰酸酯及多异氰酸酯 3.2.1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CH3 NCO NCO 2,4-TDI
CH3 OCN NCO
2,6-TDI
用于浇注弹性体的 TDI 以 2,4-TDI 居多。由于纯 2,4-TDI(TDI-100)的NCO位于甲苯基团的2位和4位 上,反应活性相差约2~3倍,这使得它在制备预聚 体时反应均匀,预聚体粘度低。但 TDI-100 的价格 较高,比通常的 TDI-80 高 50 %左右。 TDI-80 在聚 氨酯弹性体生产中的用量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