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船舶国籍和登记制度研究

参考船舶国籍和登记制度研究

引言由于各国社会文化、经济实力和发展程度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船舶登记制度,首当其冲的便是开放登记制度和严格登记制度。

开放登记制度的特点是登记费用低廉、船舶审查制度宽松,大量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而实行开放登记。

而与此相对的严格登记制度就对船舶、船员以及其它各方面都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很多船东为了进一步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船舶竞争力,都将其船舶在开放登记国登记。

由此,便对航运业以及海洋坏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国际上虽然有《1958年日内瓦公海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1986年联合国船舶登记条件公约》等公约对船舶登记条件进行了规定,但这些规定由于其定义含糊且缺乏实际操作性,在应用过程中对船舶登记情况并没有显著地改善。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包括中远、中海在内的大小国际航运企业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方便旗船舶。

对于这一现象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事实是悬挂方便旗的船舶由于其独特的便利优势,使得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大行其道。

由于登记国的宽松管理,方便旗问题确实给海洋环境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然后纵观世界海运业的发展历程,人们也从方便旗制度中获益匪浅,当代海运自由化更是赋予了方便旗制度积极的内涵。

因此,很有必要对方便旗问题加深研究。

我国是一个航运大国,船舶海外移籍现象日趋严重。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如何给我国船队更好的政策扶持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行特案免税政策,鼓励中资方便旗回归,将有利于我国航运经济的发展,并维护和发展我国的航运大国地位。

笔者拟在研究船舶国籍的特点以及分析、借鉴国内外船舶登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特案免税政策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一章船舶国籍第一节船舶国籍的概念国籍通常可以理解为联系主体与国家的法律纽带。

可赋予国籍的财产有船舶、航空器和空间物体等,于是就产生了船舶国籍的概念。

一、船舶国籍的定义就自然人而言,国籍使其属于特定的国家,成文国家的一员。

因此自然人的国籍是指自然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在国际私法上,研究国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籍是判断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在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国籍是确定法院司法管辖权的重要标志,有决定准据法连接点的作用;最后,国籍是一个国家对其国民行使外交保护的依据。

广义上的国籍,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某些财产,与一个国家有特殊联系时,根据国际法原则,该国国内法为行使管辖关而赋予的法律联系。

船舶国籍是指船舶所有人根据有关船舶登记的法律规定,在一国船舶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依法取得船舶登记国对于船舶隶属于船舶登记国的法律上的确认和从属关系1。

船舶国籍证书是船舶国籍法律上的证明,船舶悬挂的国旗是该船国籍的外部象征或标志。

二、船舶国籍的特点由于船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物,通常不把它当作一般客体对待,在法律上往往把它当作具有一定的人格来处理,从而具有了法律主体的一些属性,其中赋予船舶国籍就是如此。

国籍这个概念,用于人的国籍时,表示国家成员的身份,即属于该国家,并受到该国的控制和保护2。

如果用类推的方式来理解船舶的国籍则有失妥当了。

船舶与人具有同一性,体现在船舶也拥有各自的船名、吨位、船籍港等方面,但尽管如此,在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中,仍是将船舶视为物体。

从最早的希腊、罗马法以来船舶就被视为物体3。

同时船舶也是其所属国的动产,如中国便视船舶为动产。

在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船舶只能属法律关系客体的范畴,而不能作为法律关系主体。

船舶本身是物,尽管应该有国籍,但取得国籍之后也不能像人一样成为该国的成员。

因此在概念上,船舶国籍不同于人的国籍。

船舶国籍与自然人国籍是两个不同点在于,前者是指船舶归属于特定国家的情形,后者是指人归属于特定国家的情形。

船舶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利义务与自然人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利义务在内容上完全不同。

因为船舶国籍是一种法律上的联系,即船籍国与船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船籍国能对船舶行使管1於世成等编著. 海商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 262韩德培主编. 国际私法新论.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1633水上千之(日)著. 全贤淑译. 船舶国籍与方便旗船籍.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5辖权及给予保护。

从国际法角度看,由于船舶并非法律主体,而是规范对象,因此,船舶国籍不会引起授籍国与船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它引起船籍国对第三国的权利与义务。

不过,在国内法上,船籍国对船舶有各种各样的规范,于是,必然会在国内法上衍生出船籍国对船舶的各种权利与义务。

船舶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利义务与自然人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利义务在内容上完全不同。

因为船舶国籍是一种法律上的联系,即船籍国与船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船籍国能够对船舶行使管辖权及给予保护。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由于船舶并非法律主体,而是规范对象,因此,船舶国籍不会引起授籍国与船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它引起船籍国对第三国的权利与义务。

不过,在国内法上,船籍国对船舶有各种各样的规范,于是,必然会在国内法上衍生出船籍国对船舶的各种权利与义务。

船舶国籍主要体现了与法律相关的技术处理。

第二节船舶国籍的作用海洋的利用和开发,大部分都是通过船舶进行的。

船舶国籍是船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国家对于船舶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船舶国籍进行的。

所以船舶国籍是对船舶进行法律控制的“枢纽”。

一方面,公海自由原则倡导公海应开放给全人类使用,个人、团体或国家都可以利用船舶使用公海,并应不受任何国家干扰和阻碍;另一方面,公海自由原则同时禁止任何国家对公海的排他管辖。

这样,公海几乎属于“无管辖的真空地带”4。

因此,在船舶进入公海后,船舶内部秩序的维持以及公海秩序的维持就相当困难。

为了达到有效地维持船舶内部秩序及公海秩序的目的,船舶势必为某个特定国家(船籍国)来管辖。

于是船舶国籍便应运而生。

可以说,船舶国籍之所以产生并获得广泛地认可,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确定船舶管辖的归属,从而有效地维持处于公海中的船舶内部秩序以及公海秩序。

一、国家管辖权与船舶国籍在国际法上,船舶国籍是关于国家对航行与海洋上的船舶特别是对公海上的船舶实施管辖权的问题。

公海秩序不涉及领土主权,船舶国籍作为国家管辖权分配的标准,对维护公海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海是自由的,原则上任何国家都不得干预公海上的外国船舶。

对于航行于公海上的船舶,如果不存在任何控制权利的话,那么公海上将出现没有法律管辖4管振. 船舶国际法律问题应对探究. 法制与社会. 2008, 12: 5~6的混乱局面5。

因此,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了不使公海出现这种法律的真空局面,初步形成并发展了旗国主义原则。

就是船舶在不涉及任何国家主权的公海上航行时,原则上该船舶应服从特定国家的法律,公海的秩序就是靠这种特定国家的法律来维护的。

公海并非没有法律,船舶应服从其所挂国旗的国家的法律。

由于尚没有维护公海秩序的请求以及为确保该请求而设立的国际组织,因而船舶不可避免地要服从特定国家的法律规定。

船旗国便是这种特定的国家,公海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完全依靠这种特定国家与船舶之间长久的联系,这种联系和关系便是所谓的国籍。

船舶与国家之间的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公海,还存在于其他国家的领海上。

这时,船舶除了要服从沿岸国的主权和法律外,还通过船舶国籍受到船旗国的保护和控制。

无论船舶位于何处,船舶国籍始终代表着船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说船舶国籍联系着船舶与该国的法律秩序6。

1958年的日内瓦《公海公约》和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规定,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都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该船舶受到船旗国的保护和监督,船旗国的法律以及所缔结的条约适用于该船。

二、外交保护权与船舶国籍船舶国籍表示船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因而成为船舶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基础。

通常可以将外交保护权理解为,当本国公民在国外受到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侵害时,国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该个人行使保护权。

行使外交保护权是国家的主权行为,即国家行为,而不是代表着个人的权利。

国家对外国违反国际法的作为或不作为,只有依据该外国法律运用了全部的国内有效救济手段后,才能对该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但该外国在放弃了国内救济时,结束国内救济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外交保护权并不仅仅用于违反国际法的外国国内,在公海上以及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国家内对违反国家法的行为也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

通常,当本国籍船在外国受到违反国际法的行文侵害时,船旗国有权对该船行使外交保护权。

关于船舶行使外交保护权,例如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权受到侵害、在领海中无害通过权受到侵害、或根据条约应允许特定国家的船舶进入本国港口却非法拒绝其进港,如果在侵害国法院得不到救济措施,该5水上千之(日)著. 全贤淑译. 船舶国籍与方便旗船籍.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76水上千之(日)著. 全贤淑译. 船舶国籍与方便旗船籍.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0: 21船舶的船旗国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7。

另外,当船舶通过专属经济区水域或渔业水域时,由于沿岸国使用权利不当而使该船的通过受阻时,船旗国也同样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

船旗国享有使其船舶在海洋中航行的权利,并对本国籍船可行使管辖权。

因此船旗国有与本国籍船相关的国际性权利。

本国籍船在外国受到违反国际法行为的侵害时,可以保护特定人的利益。

船舶悬挂旗帜的资格是以船舶国籍为基准的;而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基准又与船舶国籍相关联,因此船舶国籍是船舶受到船旗国外交保护的根据。

三、海运政策与船舶国籍船舶国籍还是国家制定海运政策的基准。

国家在沿岸贸易与国际贸易中都对本国籍船给予优惠,另外,在海运政策的制定上也给本国籍船以优惠。

如我国《海商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和托航,由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船舶经营。

但是,法律、行政另有规定的除外。

”韩国《船舶法》第6 条规定:“非韩国船舶不得在不开放港口停泊,或在国内各港口之间运送旅客或货物。

”此外,芬兰、法国、西班牙、希腊、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国法均规定:“沿海运输限于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

如果属于渔船、海洋作业平台,则能在该国领海、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进行捕鱼、勘探及开发8。

不仅如此,以船舶为标的权利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舶的国籍。

例如,船舶抵押权、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以及能否优先受偿的顺序,都由船舶取得国籍的先后来决定,而无国籍船舶则不会受到有效保护。

勿庸置疑,船舶国籍对船舶及其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还有国禁止外国船舶在本国港口间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的例子。

最初只禁止同一国家相同海岸港口间的运输,到了1793年,根据法国的航海条例,对同一国家、同一政治区域的港口间的人和货物的运输开始实行沿岸贸易禁止,只允许法国船运输;美国又于1817年规定只有美国籍船可以从事美国领域内港口间的运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