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

人文历史概述馥馨楼--最古老土楼永定土楼,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

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其中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

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形成与发展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

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历史。

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

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

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

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

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

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

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

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

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文化内涵“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

”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

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

福建作家洗怀中说:“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一郎说:“土楼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得说:“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这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

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

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

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

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

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

“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

”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

“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综述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

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

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特点特征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五凤楼是一种“三堂两横式”的组合楼房,在永定比较突出的有裕隆楼、福裕楼等10多座。

它们的构造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前、中、后堂与轴线两翼横楼连成一体,前低后高。

楼顶歇山从后到前,呈五个层次,层层迭落。

屋角飞檐,形如鸟翅,所以称五凤楼。

整楼构造体现了强烈的主次等级观念,比一般的方楼更显得气势轩昂、典雅高贵。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

这种圆楼大部分分布在金峰溪流域的乡镇。

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

永定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

而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初溪土楼群由数十座土楼组成。

建于1419年的单元式的集庆楼等5座圆楼与其它土楼依山势而建,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

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湖坑镇,土楼种类繁多,土楼群体更为壮观。

南溪土楼群错落有致地布局在一条小河两岸的狭长地带,贯穿6个行政村,除环极楼、衍香楼、振福楼等圆楼外,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椭圆形、前圆后方形等100多座大型方圆土楼。

它们与秀丽的山河景色互为映衬,充分表现了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功能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

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

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客家人居住在土楼,见在土楼和长城差不多,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客家土楼防御性能比较好,一楼不开窗,楼内水井粮具备,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

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

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

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

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

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

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

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

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

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

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

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圆形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

圆形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

外圈高约10多米,高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

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

二圈两层,均有30~50个房间。

中间是祖堂。

是婚丧喜庆的公用场所。

楼内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设施。

朝向通风永定客家土楼大都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山间谷地或呈串珠状分布于溪河两岸,这样一可以接近水源,二可以就地取材。

土楼朝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在建筑上背阴向阳,这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北面背阳,且冬季刮来自蒙古西柏利亚的寒冷的偏北风,因而气温较低;而南面朝阳,阳光充足,且夏季炎热时,永定吹有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因此建筑上如果坐北朝南,一方面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能产生冬暖夏凉等保温防潮的效果,还能起到不易繁殖细菌而少得疾病的良效。

天井采光永定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开门见山,丘陵广布,故日照时间相对较短,而土楼大都是封闭的,且不设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