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1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餐饮业是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行业,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最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行业。
但食物中毒并不是不可预防,每个餐饮单位和从业人员都可以采取措施,预防中毒的发生。
首先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自身管理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即各种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开展企业内部检查,促使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得到落实,食品从业人员规范进行操作,遵守食品安全法律规定一、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系。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二、个人健康和卫生从业人员不良的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和举动都可以污染食品,譬如:1、出现胃肠道不适、咽痛、发热、手部受伤发炎、眼耳鼻分泌液体等症状。
2、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厕所、倒垃圾、触摸身体部位后不洗手。
3、手部接触生食品后,未经清洗消毒即接触熟食品。
4、穿着不洁的工作服。
5、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
6、吐痰、吐口水、咳嗽或打喷嚏。
从业人员应勤于洗澡、洗头发,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尽量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
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机会最多的部位,手部的卫生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您应该做到:按照标准的程序洗手(洗手、消毒方法见下一部分内容),因为按照要求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
1、操作时不佩戴外露饰物(包括戒指、手链、手表等),因为饰物表面的凹陷处容易藏纳污垢和细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而且戒指等小饰物可能会在操作中混入食品。
2、手部不要触碰与操作台有过接触的工作服,避免工作服上的污垢污染手部。
3、使指甲符合卫生要求:—剪短指甲,因为长指甲内会藏有难以去除的污垢。
—不佩戴假指甲,不涂指甲油,因为这些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4、正确使用手套:—使用一次性塑料或橡胶手套,不要重复使用。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从业人员还需戴口罩。
戴工作帽时头发不应外露,戴口罩时需将口鼻完全遮盖。
1、每名从业人员应至少有两套工作服,做到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2、专间、分餐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清洗、消毒、更换。
待清洗的工作服不要放置在食品加工处理的区域。
3、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应在加工操作场所内脱去工作服;严禁穿戴工作服上厕所。
4、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食品加工区域,应存放在更衣室。
三、加工场所清洁卫生项目频率使用物品方法地面每天完工或有需要时扫帚、拖把、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①用扫帚扫地;②用拖把以清洁剂、消毒剂拖地;③用刷子刷去余下污物;④用水彻底冲净;⑤用干拖把拖干地面排水沟每周一铲子、刷子、①用铲子铲去次或有需要时清洁剂及消毒剂沟内大部分污物;②用水冲洗排水沟;③用刷子刷去沟内余下污物;④用清洁剂、消毒剂洗净排水沟墙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每月一次或有需要时抹布、刷子及清洁剂①用干布除去干的污物;②用湿布抹擦或用水冲刷;③用清洁剂清洗;④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⑤风干冷库每周一次或有需要时抹布、刷子及清洁剂①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②用湿布抹擦或用水冲刷;③用清洁剂清洗;④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⑤用清洁的抹布抹干和(或)风干工作台及洗涤盘每次使用后抹布、清洁剂及消毒剂①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②用湿布抹擦或用水冲刷;③用清洁剂清洗;④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⑤用消毒剂消毒;⑥风干工具及加工设备每次使用后抹布、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①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②用水冲刷;③用清洁剂清洗;④用水冲净;⑤用消毒剂消毒;⑥风干排烟设施表面每周一次或有需要时抹布、刷子及清洁剂①用清洁剂清洗;②用刷子、抹布去除油污;③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④风干废弃物暂存容器每天完工或有需要时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①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②用水冲刷;③用清洁剂清洗;④用水冲净;⑤用消毒剂消毒;⑥风干四、垃圾处理垃圾中含有废弃食物和大量细菌,在处理垃圾时应注意避免对操作环境和食品可能产生的污染。
(一)垃圾存放设施·垃圾桶应配有盖子,用坚固、不透水的材料制造,内壁光滑以便于清洗。
·垃圾桶内应套有垃圾袋。
·厨房内垃圾桶放置地点距操作台、货架等至少保持1.5米。
·厨房外宜设结构密闭的垃圾房,用于临时集中存放垃圾。
(二)垃圾的存放·垃圾桶内的垃圾不宜超过桶高的3/4,以避免因太满而不能扎紧垃圾袋和盖上桶盖。
·桶内垃圾满后应及时清除,未满的至少每天清除一次,将垃圾袋扎紧送至垃圾房。
·只有在倒垃圾时,才可以打开垃圾桶的盖子,以免污染环境和散发异味。
倒完垃圾后应立即洗手。
(三)垃圾桶的清洗消毒·清除垃圾后的垃圾桶每日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时用清洁剂加热水,用硬毛刷彻底刷洗桶内外及边缘。
·消毒时用消毒剂加冷水配合专用抹布进行擦拭。
·将垃圾桶自然晾干或用专用抹布擦干,套上垃圾袋待用。
五、采购查验索取有关票证1、索取购物凭证为便于溯源,采购时应索取并保留购物发票或凭证并留存备查;送货上门的,必须确认供货方有卫生许可证,并留存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万一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
切不可贪图价格便宜和省事,随意购进无证商贩送来的食品或来路不明的食品原料。
2、查验有关证明采购食品原料前应该查验以下有关证明:(1)供应商和生产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未经加工的农产品除外)。
(2)加工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许可证。
(3)加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或生产企业出具)。
(4)畜禽肉类(不包括加工后的制品)的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
(5)进口食品的卫生证书(口岸食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
(6)豆制品、非定型包装熟食卤味的送货单(生产企业出具)。
3、索证注意事项(1)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包含所采购的食品原料。
(2)检验合格证、证书上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等与采购的食品应一致。
(3)送货单、检疫合格证明上的日期、品种、数量应与供应的食品应相符。
注意要点·采购食品应索取购物凭证并留存备查。
·批量采购时应查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检验合格证。
—检疫合格证明。
—进口食品卫生证书。
—豆制品送货单。
—熟食送货单。
1、产品标注保存温度条件的,应与产品标签上的温度条件一致。
2、散装食品或没有标注保存温度条件的,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应冷冻(-18℃以下)或冷藏(5℃以下)条件下保存,热的熟食品应在60℃以上。
3、测量时包装食品应将温度计放在两个食品包装之间,散装食品应把温度计插入食物中心部分。
4、温度计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测量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做好台账登记为保证产品的溯源性,餐饮单位还应建立采购食品的进货台账,台账应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六、贮存先进先出能够保证所贮存食品新鲜程度,常性盘点法。
(一)尽可能缩短在危险温度带的滞留时间1、食品在常温下验收后,应尽快冷藏或冷冻。
2、食品从冷库(冰箱)中取出粗加工,应少量多次,取出一批,加工一批。
(二)经常性检查冷库(冰箱)运转和温度状况1、压缩机工作状况是否良好。
2、是否存在较厚的积霜(可能会影响制冷效果)。
3、冷库(冰箱)内食品是否积压堆放,是否留有空气流通的空隙。
4、冷库(冰箱)内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四)贮存中避免交叉污染1、食品应在专用场所贮存。
除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外,其他物品都不应和食品同处存放。
2、冰箱内食品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并应在冰箱外部应标明存放食品的种类(原料、半成品或成品)。
3、冷库内可同时存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前提是冷库内部有隔断设施,严格进行存放场所的分区。
七、原料加工本工序除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捡整理以去除不可食部分并清洗干净外,对一些食品原料还应注意:1、不加工已死亡的河蟹、蟛蜞、螯虾、黄鳝、甲鱼、乌龟、贝壳类以及一矾或二矾海蜇等水产品。
2、剔除发芽的马铃薯、发苦的夜开花。
3、叶菜应将每片菜叶摘下后彻底清洗,因污物可能会进入菜的中心部分。
4、去除蔬菜中可能含有的农药,尤其是夏季蔬菜虫害高发期。
供参考的方法为:先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
4、毒鲜蛋应在洗净后打入另外的容器内,经检查未变质的再倒入集中盛放蛋液的容器中。
避免原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1、用于食品原料、半成品加工的场所应尽量与成品加工场所分开。
分开的形式可以是原料加工设置粗加工间(大中型餐饮单位),也可以是在厨房内设专门的区域分别进行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工(小型餐饮单位)。
2、食品原料、半成品的加工中所使用的工具、容器和水池,不得用作直接入口食品加工使用。
3、食品原料、半成品用水池应与餐具、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具的清洗水池分开。
4、加工食品原料、半成品的人员一般不宜承担成品的加工。
如确有需要,应经严格洗手、消毒和更换工作服。
5、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则宜在专用水池清洗。
八、烹调加工(一)安全的烹饪温度和时间食品只有经烧熟煮透,才能杀灭其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就是说才是安全的食品。
烧熟煮透如果用温度和时间来衡量,就是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5℃,保持时间l5秒以上。
三、避免烹饪中的交叉污染(一)避免盛器(或工具)引起的交叉污染1、生、熟食品盛器能够明显加以区分。
区分的方法可以是采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或者在各类盛器标上不同的标记,或者直接标注生、熟的字样。
标记应显眼且不易被磨损、洗刷掉。
在操作中严格做到生、熟食品盛器分开使用。
2、配备数量充足的生、熟食品盛器。
3、清洗生、熟食品盛器的水池应完全分开。
4、清洗后的生、熟食品盛器应分开放置。
5、如需擦拭盛装熟食品的盛器,应用经消毒的专用抹布。
(三)避免存放不当引起的交叉污染1、烹饪后的熟食品应与生食品分开放置。
2、如只能放置在同一操作台,应按照上熟下生的原则,将生食品放置在操作台,熟食品放置在操作台上方的搁架上。
食品应废弃。
7、学校食堂剩余食品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高温彻底加热后供应。
九、冷菜和生食加工冷菜、生食、裱花蛋糕、盒饭等都是食品安全风险很大的菜肴种类,在加工操作中的卫生要求较高,预防此类高风险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措施涉及到了生熟分开、保持清洁、控制温度、控制时间、严格洗消等多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