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答案(3)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答案(3)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答案(3)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A.a=g sin θ,F=(M+m)g(μ+sin θ)B.a=g cos θ,F=(M+m)g cos θC.a=g tan θ,F=(M+m)g(μ+tan θ)D.a=g cot θ,F=μ(M+m)g2.如图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此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θ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B.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斜面可能向左滑动D.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3.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A物体重4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5.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tanθB.2tanmgθC.tanmgθD.2mg tan θ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7.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A.a、b间电场力增大B.作用力F将减小C.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大D.地面对b的支持力变小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D.斜面与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9.物理学中建立概念运用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有三个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有一个不属于这种方法,这个概念是()A.平均速度B.点电荷C.合力D.总电阻10.如图所示,三个木块 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墙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与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一定相同D.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不变11.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与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A与B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A.F B.2F C.3F D.4F1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C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增大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1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相互绝缘且质量均为2kg,A带正电,电荷量为0.1C,B不带电,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加上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变为15N.g=10m/s2,则()A.电场强度为50N/CB.电场强度为100N/CC.电场强度为150N/CD.电场强度为200N/C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B.库仑扭秤实验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用了放大的思想C.加速度a=vt∆∆、电场强度E=Fq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15.如图,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并排放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B球被竖直挡板挡住,不计一切摩擦,则A、B之间的作用力与竖直挡板对B的作用力之比为()A.32B.33C.34D.3616.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通过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17.关于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应用的是模型法B.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法18.如图所示,在高度不同的两水平台阶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物体间用轻弹簧相连,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在m1左端施加水平拉力F,使m1、m2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1表面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m gB.弹簧弹力的大小为1cosC.地面对m2的摩擦力大小为FD.地面对m2的支持力可能为零19.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我们首先保持砝码质量不变研究小车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再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砝码和加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到 F = ma ,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20.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1.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的质量为M,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且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当在绳的B端施以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是()A.a1=a2B.a1>a2C.a1<a2D.无法确定2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

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转换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23.在物理学习中,概念、模型、方法需要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点电荷均为理想化模型B.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为等效替代关系C.位移、速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强度、功均为矢量D.电场强度、速度、密度等概念的引入均利用了比值定义法24.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所示, 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

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

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B.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C.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成反比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成正比25.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C.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Fam=,该公式体现了比值定义法D.“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B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合力水平向左,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对AB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F.【详解】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tana gtanm mθθ合===;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F-μ(M+m)g=(M+m)a;解得:F=(M+m)g(μ+tanθ),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关键是选择合适对象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列式求解.2.B解析:B【解析】A、B、以球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N1,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1 cosθ=mg,N1sinθ=F,解得:F=mg tanθ,,倾角θ减小时,N1变小,F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斜面的压力变小,墙受到的压力变小,故A错误,B 正确.C 、D 、选取球(m )和斜面(M )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M +m )g ,地面支持力N ,墙壁的弹力F 和地面的静摩擦力f 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 -(M +m )g =0,故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水平方向“F =f .倾角θ减小时,静摩擦力f 减小,斜面仍将保持静止,故C 错误,D 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运用平衡条件列出平衡等式解题.要注意多个物体在一起时,研究对象的选取.3.C解析:C【解析】对物体1和物体2整体研究,受重力、支持力、向左的拉力F 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 23,根据平衡条件得:f 23=F =20N ;1、2间摩擦力0,23间摩擦力20N ,则3与桌面间摩擦力0,故3受重力、支持力、压力、2给的摩擦力、绳子拉力,共5力作用,C 正确;故选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