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吹转炉炼钢工序优化

顶吹转炉炼钢工序优化


顶吹转炉炼钢工序优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王大博, 商思凯 西林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伊春,153025 黑龙江冶金 HEILONGJIANG YEJIN 2007(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ljyj200701017.aspx
3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中主要困难为一台连铸机要与两座转炉 收稿日期:2006—11—03
溅渣时间/>2min,使转炉炉龄稳定在5000次以上, 提高了转炉作业率。
万 方数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龙江冶金 (5)采用钢包整体浇筑技术,使钢包的寿命由 平均80次提高到180次以上,加快了钢包周转,减 拉漏、角裂及水口堵塞事故的发生。 (6)加强规范工艺操作,实行严格标准化作 业,严禁无保护渣操作和结晶器内钢液面剧烈波 动,稳定控制钢液面在lOOmm±lOmm,提高操作工 操作技能,有效降低溢漏率。 (7)使用高质量的钢包水口引流剂,使钢包水 口自开率达到‘90%以上,避免了因钢包水口不能 及时打开,造成中包钢水下渣等事故的发生。 (8)改善设备条件,稳定设备运行。精细调整 拉矫机下辊,使两下辊保持水平平行,对拉矫机机 (7)增加一个底吹氮工位,将离线底吹氮改为 在线,保证底吹氮时间≥2min,稳定了上钢节奏。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使转炉炼钢工序生产过 程易于控制,生产节奏稳定,使连铸工序能够获得 充足合格钢水,为连铸机稳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4.2以提高连浇炉数及拉速为中心,确保钢 水全连铸。对连铸机设备及运行参数进行合理改 造及配置,使工艺、设备条件满足高效化要求 (1)加强结晶器合理使用及维护,结晶器铜管 长度由原来的850mm提高到9001/1111,铜管倒锥度 曲线采用连续抛物线型,适应坯壳冷却收缩规律, 改善传热条件,以保证拉速提高后,铸坯出结晶器 具有足够坯壳厚度,防止漏钢。提高结晶器内水 套的加工精度,采用不锈钢材质,减少了水套的机 械变形和热变形。 (2)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采用镁质干式振动 料替代镁质绝热板,使中间包使用寿命由12小时 提高到24小时,连浇炉数由50炉提高到108炉, 从而提高了连铸机的作业率。 (3)采用中问包水口手动快换机构,使中间包 下水口在浇注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从而解 决了因定径水口扩径而造成的连铸停浇问题,并 且使连铸拉速能够稳定控制。 (4)使用二次冷却水过滤器,减少水中悬浮 物,定期更换过滤网,经常检查二冷水喷嘴堵塞情 况,利用检修时间更换、吹扫、清理。 (5)实行低过热度浇铸,钢水过热度要求控制 在15~20℃,有效减少了因温度波动大而引起的 前托辊,二冷室内托辊进行精确对弧,用水平仪严 格调整结晶器振动台,使振动台四边水平差值< 0.1mm,仔细调整结晶器振动弹簧,结晶器铜管外 弧和对弧样板对弧间隙<0.1rfllTl,不存在夹角,为 提高拉速创造了条件。 以上措施的实施,使连铸机的作业率提高到 95%以上,使用定径水口直径由15mm增加到 17.5mm,拉速提高到3m以上。
4技术改造及新技术应用,促进产能 提高
4.1提高转炉生产水平
强化生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克服了两炉对 一机的诸多生产困难,使转炉钢产量大幅提高。
2主要工艺及设备状况
2.1转炉系统
(1)为保证连铸提高拉速后,生产节奏稳定, 对转炉及钢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扩容改造,以
提高装入量。
现有160吨混铁炉一座,15吨氧气顶吹转炉 两座。平均出钢量17.8吨,最大19吨。主要生产 低合金钢、普碳钢。
少了过程温降,并加强钢包烘烤,保证了红包出
钢,要求合金烘烤温度>800℃,从而有效降低出 钢温度,提高终点命中率。 (6)采用高质量透气砖,透气砖寿命保证在80 次以上,确定透气砖安放在钢包偏中心位置较为 合理,使钢水在包内可形成大的环流搅动,保证底 吹氮效果,以均匀成分及温度,为连铸提供优质钢 水。
5生产组织优化
1.开发转炉物流控制系统,对生产工序出现 的异常情况,生产调度指挥人员可及时了解并及 时做出反应,以稳定各生产工序的衔接。 2.加强班组交接班过程管理,对交接班过程
中出现的各类事故从严考核,消除因班组交接过
程出现影响生产节奏的因素。 3.合理压缩非生产时间,保证设备检修时间, 启动生产后,如出现设备事故,要求从严考核其占
2007年第1期
顶吹转炉炼钢工序优化
王大博,商思凯
(西林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伊春153025)
摘要:介绍西钢转炉炼钢工序生产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强化生产管理所取得 的效果。 关键词: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生产优化
相匹配以实现全连铸,连铸机的正常连续生产成



为限制生产的关键环节。转炉冶炼周期为25minf 炉,连铸正常三流浇铸时间为13—14min/炉,每浇 铸一炉钢仅富余2—4min。因此,要求生产过程中
各工序一定要衔接紧密,缩短辅助时间,减少各类
西钢于2004年11月新建一座450m3高炉。 达产后,使生铁产量由日产900吨,迅速提高到日 产2000吨以上。为消化上道工序增加的产能,西 钢一炼钢厂针对转炉炼钢生产的特点,不断进行
各项技术革新及改造,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生产事故,以稳定生产节奏。
2.2连铸系统
(2)精料稳定入炉,合理配铁水、铁块和矿石 比例,使转炉操作过程稳定,杜绝喷溅,减少氧枪
粘枪及粘烟罩,使氧枪枪龄得到提高。
(3)改造氧枪喷头,扩大喉口直径,供氧强度
由4m3/t。min提高到4.5m3/t。min,并使用污泥球
一台德马克小方坯连铸机,弧形半径R6m,三
机三流。 定径水口敞开浇铸,结晶器长度900mm,浇铸 断面150mm
用时间。
6效果
通过以上技术进步措施的实施,有力的设备 运行保证和生产组织优化,实现了转炉炼钢工序 生产优化的目标,使转炉钢产量大幅度提高,连铸 机具备20万吨/流。年生产能力达到高效化水 平。转炉工序月产突破5.2万吨,年产具备60万 吨生产能力。产量提高.30%,为企业创造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
万 方数据

作为化渣剂,使吹炼过程化渣平稳,解决了因供氧 强度增大而使化渣困难的问题,使供氧时间由14
—15min,减少到12~13min。 (4)保证溅渣护炉效果,提高吹炼终点含碳 量,使之稳定在7一ll%,终渣∑Feo含量在13% 。17%,(MgO)含量8%一12%,保证炉渣流动性,
150mm。
振频40~270次,振幅:±3~±6mm,火焰切 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