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杯防震减灾知识答题(中学版)答案

杯防震减灾知识答题(中学版)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试题(中学版)
“我的e家”杯防震减灾知识答题(中学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2.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震减灾日。

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的方针。

4.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 度。

5.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6.地震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7.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

8.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
演练。

9.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防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
2、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
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
4、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

(√)
5、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
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
6、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与横波。

(√)
7、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
8、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
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
9、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9级地
震。


10、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

(√)
11、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
12、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牢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
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
13、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

(×)
1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


15、总的来说,地球上很少发生地震,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





见。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
D 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A、人民财产
B、国家财产
C、人民生命和财产
D、人民生命
2.国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保护 D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危害。

A、地震监测台站和地震设施
B、地震专用仪器和地震传输设备
C、地震监测人员和地震设施
D、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3.全国范围内的地震中、长期预报的发布权在 B 。

A、中国地震局
B、国务院
C、地震预报专家
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
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
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 A 元以下罚款。

A、三万元以上三十万
B、五万元以上十万
C、一万元以上五万
D、一万元以上十万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 A 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6.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C 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

A、20公里
B、40公里
C、70公里
D、100公里
7.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由 A 发明的。

A、张衡
B、李善邦
C、古登堡
D、理查德森
8.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 C 震后开始的。

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6年唐山地震
9.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

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

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震情和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 D 批准后实施。

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11.里氏(Ms)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 C 倍。

A、12
B、22
C、33
D、4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

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 C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不能增建抗干扰设施的,应当新建地震监测设施。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
13.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14.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 A 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15.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C 。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我国地震灾害的描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BCD )
A、我国是一个很少发生地震的国家
B、我国地震发生频繁
C、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多为深源地震
D、我国的台湾、、新疆属于地震多发区
2.我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ABCD )
A、地震监测预报
B、震害防御
C、紧急救援
D、台网建设
3.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ABCD )组成,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A、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网
B、省级地震监测台网
C、市级地震监测台网
D、县级地震监测台网
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ABCD )等级别。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
5.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ABCD )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A、统筹安排
B、突出重点
C、合理布局
D、全面预防
6.听到地震谣传的正确做法是(ABC )
A、不相信
B、不传播
C、及时报告
D、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7.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A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D、台湾地震带
8.下列那些情况属于地震谣言:(ABCD )
A、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B、把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C、说国外“××专家”、“××报纸”、“××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D、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
9.对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BCD )
A、我国已经能够成功预报地震
B、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C、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D、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10.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B、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C、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D、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简答题:(35分)
1、本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发生了几次8级以上(含8级)地震?分别在什么地方?(5分) 答:1次、汶川
2、今年海地、智利何时发生了几级地震?人员损失如何?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10分)
答:2月22日3:00 8.8级
1防震的建筑设计2强有力的事后监督3骨子里的“防震基因”
3、请你对如何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0分)
略。

4、本试卷学生做完后,请家长仔细阅读一遍并签名(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