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一.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4课时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3.老师总结(三)画一画小书包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观察自己的小书包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大小:很大中等很小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画书包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画书包三.教学过程:(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3.学生自主思考。
(四)学习正确背书包的方法。
1.要注意调节书包带的长短。
2.背书包时注意双肩背。
3.注意背书包的位置。
4.注意书包贴近背部。
(五)检查学习情况。
四.教学板书:画书包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活动一“我为我的小书包美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书包里经常装些什么东西。
2.过程方法:给自己的书包归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组织学生说一说,你书包里有些什么?2.学生自主发言。
3.引导学生归类。
(二)活动过程。
1.给书包归类。
(1)每天都使用的物品:文具盒.书。
(2)经常使用的物品:书.本子.文具盒。
(3)不经常使用:饭盒.水杯.颜色笔。
(4)与学习无关:玩具.糖。
2.清理小书包。
(1)留住自己常用的东西(2)清理出自己不常用的东西。
3.给书包洗澡(1)老师要求学生经常洗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周末回家洗书包。
(3)评一评谁做得最好。
第四课时整理小书包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整理书包。
2.过程方法把自己的书包清理一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2.老师讲解整理书包的方法。
(二)做一做1.让学生自己整理书包2.看谁做得好3.表扬该学生(三)游戏1.同学们把书包整理好,放到座位上。
2.教师制定某书,学生一最快的速度拿出来。
3.看一看谁先找到。
四.教学板书:整理小书包五.教学反思:主题活动二:我是少先队员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少先队员知识。
2.过程方法:通过阅读了解红领巾的来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红领巾。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领巾的来历。
三.课时计划: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红领巾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少先队员的基本常识。
2.过程方法: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红领巾在我国的历史中的角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热爱红领巾和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领巾和少先队员的基本常识。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阅读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选一选”。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关于少先队员的知识。
2.学生自己说一说3.老师总结4.给出答案。
(三)画一画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
2.学生描述红领巾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红领巾。
(四)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红领巾颜色:形状:大小: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怎样才是优秀的少先队员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少先队员。
2.过程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述怎样才是合格的少先队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3.学生自主思考。
(四)少先队员姚做些什么。
1.要注意努力学习。
2.讲卫生爱文明。
3.做事要勤劳。
4.上课不迟到。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呀!五.板书设计少先队员姚做些什么。
1.要注意努力学习。
2.讲卫生爱文明。
3.做事要勤劳。
4.上课不迟到。
第三课时少先队知识竞赛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红领巾的基本常识。
2.过程方法: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少先队员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少先队员的那些常识。
(二)评一评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2.学生自己填一填。
3.老师评一评。
(三)想一想1.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当上少先队员后有哪些进步?2.说一说。
3.老师总结。
四.教学板书:少先队员要求:学习努力。
热爱劳动。
不迟到,按时完成作业。
做事积极认真。
第四课时少先队员知识竞赛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少先队员的基本知识。
2.过程方法: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少先队员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自己了解少先队员的知识。
1.学生自主发言。
2.老师总结:少先队的建队日是(1949年10月13日)。
(二)小组搜集有关知识。
(三)进行知识竞赛。
(四)评选优秀小组。
四.教学板书:少先队员知识竞赛建队日:1949年10月13日。
五.教学反思:主题活动三:影子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影子。
白天,在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晚上,在月光.烛光.灯光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下影子的变化,制作了计算时间的仪器——“日晷”;人们利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表演故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看来,影子的作用还不小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影子的乐园,一起来了解影子,一起和影子做游戏,通过活动让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学会一些科学方法,一起不断地探索.发现吧!研究目标:1. 通过做游戏,实验.测量等方法,使我们了解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
2. 通过探究知道日食.月食现象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皮影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表演皮影戏的基本方法。
3. 在了解皮影戏的历史,编剧.制作.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研究准备: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在阳光下奔跑的时候,我们的影子总是紧紧地跟着我们;汽车无论跑得多么快,它的影子也总是紧跟着它,真是“形影不离”。
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影子能变大变小吗?影子能和我们一起玩吗?利用影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影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参考主题1.影子的特点研究2.有趣的影子游戏3.影子计时仪——日晷4.皮影戏的研究5.日食与月食的研究在开展这些研究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活动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自己的研究方案有关的文字材料和音响资料。
2.根据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手电筒.纸.笔.测量用的尺等。
3.进行课外访问,看看大家都做过哪些影子游戏。
4.走访民间艺人之前,尽可能联系好采访时间,地点等。
研究建议:(一)影子的特点研究1.实验你想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不妨我们带个手电筒和一个不透明的遮光物,自己来动手做个实验,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实验时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结果噢!如有光线无遮光物.有光线有遮光物.无光线有遮光物,看看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呀!再想想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影子很明显呢?2.测量想知道影子会不会变吗?那就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去选取一个测量物,在不同方位.不同时间,测量一下吧!别忘了把测量到的数据统计一下,看看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观察除了测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影子会不会变呢?通过以上研究,我知道影子的特点是:(二)有趣的影子游戏影子的学问真不小!影子能陪我们玩吗?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开动脑筋,想想有哪些有趣的影子游戏,一起来玩一玩吧!(1)手影表演:在阳光下或灯下,按照图中的方法,用两只手做出各种姿态,你会看到,墙上映出了狗.鸭.飞鸟等等的生动形象,再回忆一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可爱的形象的哟!(2)踩影子:让我们一起去阳光下和同学们玩踩影子的游戏吧。
做个有心人,可要边踩边观察影子有什么特点,然后想想,阴天可以玩踩影子游戏吗,为什么?(3)画影子。
把你看到的有趣的影子画下来,把它们展示给你的朋友。
让他们猜一下是哪些物体形成的影子。
(三)影子计时仪——日晷1.收集资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科普书籍或请教科学老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了解“日晷”产生的时间.有什么作用,它的发明者是谁等等知识,进一步认识影子的意义和作用。
2.动手做一做模仿古代制作日晷的方法,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个,看看古人是如何来测量时间的。
主题活动四:我有一双小巧手课题:不倒翁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喜欢动脑.自信.有创意的生活态度。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生活中遇到问题积极动脑.乐于动脑.乐于探究.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废物可以利用.初步懂的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可以美化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树立初步的环境意识。
4.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不倒翁.探究废物利用的过程,学习废物利用的方法。
活动准备:做好的不倒翁工艺品、录音机学生准备:做不倒翁用的材料。
活动时间:两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一)讨论做法1.十个小朋友,左边五个,右边五个,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板书(小巧手)2.小结手的作用,出示实物不倒翁,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我有一双小巧手)活动二:赛赛小巧手,做个不倒翁。
1.小组讨论制作不倒翁需要哪些材料。
板书(不倒翁)。
2.交流,补充。
3.师小结4.小作讨论如何做。
5.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6.师小结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二)动手实践1.放录音,同位合作制作不倒翁,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