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
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
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
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
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
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
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
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
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
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
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
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

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
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
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
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
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

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
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

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
多便是平均分。

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
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
能用整数表示。

要用表示,这就是分数。

如图:然后结合实际讲解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
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

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

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

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

“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

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如在解计算题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

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