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3分)1.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gèng shèng yī chóu________的歌手了。
(2)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cuàn duó________了你的名声!(3)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zhī zhī________声。
(4)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jīng huāng shī cuò________地飞起táocuàn________。
2. (2分)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是()A . 皇帝不懂得衣料怎样织,衣服是怎样做成的。
B . 皇帝昏庸,一心想穿漂亮的新衣并想以其维护统治。
C . 骗子摸透了皇帝的心思,编造巧妙的谎言。
D . 大臣们私心太重,为保官职,不说实话。
3. (6分) (2019九下·龙海开学考) 判断题。
(1)《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教人处事做人的道理,书中不少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射。
(2)《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事一定要分清善恶,否则有可能被坏人伤害。
(《伊索寓言》)(3)《水浒传》中,有两个好汉因为题反诗而遭殃,宋江酒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卢俊义无故在自家的墙上题反诗。
4. (5分) (2018八上·安达月考) 如图是一张火车票,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李明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
5. (15分) (2017九上·长春期中) 名句积累与运用(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________,_____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诗经·关雎》中,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6. (16分) (2016八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①探之不可穷。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
寺傍有草径甚微② ,南出之,乃坠大谷。
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③ ,若井灶龈腭④之状。
或曰:“遗老⑤所避兵者,皆当其地。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有删减)【注】①如一:相同。
②微:小。
③阬谷洼隆:坑谷凹凹凸凸。
④龈腭:像牙床和腭一样不平。
⑤遗老:前朝老人。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邀请)B . 不足为外人道也(充足,完全)C . 熟五斗米顷(煮熟)D . 南出之,乃坠大谷(向南面)(2)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乃急赴之,卒不见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 . 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 . 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3)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B .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C .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D .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或曰:“遗老所避兵者,皆当其地。
”(5)《桃花源记》中有“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而《游小盘谷记》写道“遗老所避兵者,皆当其地”,这些都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11分) (2019八上·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1)文中划线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B . 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C .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D . 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葬其义至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①使其自迁善也________②或谓母曰________③状己之过________④临终救诸子曰________(3)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 (2019八下·诸暨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①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②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
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
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③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④我和妻子都惊住了。
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⑤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⑥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⑦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⑧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
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
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
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⑩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⑪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⑫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⑬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
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
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⑭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
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
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⑮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笑了,她也笑了。
⑯我问:“这位是你父亲?”⑰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
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⑱“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⑲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
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⑳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
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
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中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的理解。
9. (20分) (2018八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