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5)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数 年工作经验”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2、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分析
6)性别歧视:普遍歧视女性。理由:1、生 育哺乳。2、提前退休(家庭责任)。3、劳 动强大不够。4、性别差异
7)生源、地域歧视:有些大城市(上海、广 东等)歧视外地人。信用社、铁路、电力等 行业主要接收本系统内部人士。甚至部分公 务员招聘也做户口限制。
3)高校及教育系统反应较慢:扩招使得毕业生供应 数量激增,社会需要消化的一个过程。学校专业设 置、专业教育、就业及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知识更新较慢,社会实践机会不多。
2、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分析
4|)传统就业渠道的吸纳能力降低: 2000年以前,政府、企事业单位是吸 纳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面临的精兵简政压 力很大。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巨大,但因 其保证能量有限、机构不健全、工资待 遇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限。
8)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1、盲目、随 波逐流、、无目标、无规划、无措施。2、主 要优势不突出,专业拼不过熟练工,体力拼 不过农民工。3、个人期望值高,家庭期望值 高。
3、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日本:大学生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加拿大:大学生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巴西:大学生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姓,在本专业外就
业。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美国:大学生靠密集新希望找工作。 综合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
鉴于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首要了解就 业政策,以有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
2009年3月17日,教育部下发《国家 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了国家促进普 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包括20条 新举措,将对五类大学毕业生提供补偿 学费、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5)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大量海外人员回流:高端竞争重心下移。 中小企业减少:超过50%的外向型中小企业
倒闭和大面积缩减规模(愈演愈烈),中国 现在的就业能力已由外向型企业向满足和扩 大内需型企业转移(接纳能力有限)。因部 分企业的倒闭和裁员,“失业潮”、“裁员” 频现。 大企业的门槛提高,因人才储备数量巨大, 人才流动量大,大企业进入的门槛在不断提 高。(招聘、培训成本,员工队伍稳定等)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 政策解读
一、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 程——就业
十几年的读书——一个目标:就业 几年的大学——一个去向:就业
一二十年的书山学海,我们尽力使自己 知识充沛,能力出众——就业——实现 自身价值。
现在我们进入到大学学习阶段。我们如 何在学习之余,考虑毕业后一个必然的 问题——就业去向的问题?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 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 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 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 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 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 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 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 限连续计算。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1、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 2)高校毕业生达到总量和增量的高峰。 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自互联网)
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份 万 98 115 145 212 280 338 413 495 559 611 630 660 680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 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 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 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 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 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2、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分析
1)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世界工厂,以出口为 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很大比例,对人才的需求 集中在体力劳动的低级阶段,使得学历低、待遇低 的人员就业形势好,对于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需 求相对较少。外资投资提供资金、技术,我国只能 提供劳动力。
2)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在制造业发展相对 过快,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知识性服务业岗位 (白领)需求远低于技术含量低的纯操作性岗位 (蓝领),就业难和用工荒同现,并出现新的脑体 倒挂。
5)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国际经济发展乏力。 国家下调2012年经济发展预期。全球
多国下调2012年经济发展预期。(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9月20日发布报告,下 调多国——中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GDP增速预期。)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性经 济现象对中国就业冲击明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 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 中西部地区就业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 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 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 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 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 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 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 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
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 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4)我国经济发展能够新增的 就业岗位有限
以我国经济形势,每年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职 位大约有1000万个,但与就业需求相比,缺 口巨大。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 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 等原因,近些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2011年我们努力实现了994万人的就业,超 过预期目标的900万,但与就业需求相比仍 有较大缺口。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 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 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 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个问题
如此我们就必须回答五个问题。 1、我是谁?(如是2013届毕业生!近七百万分之一) 2、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 (职业?出国?
考研?公务员?)
3、我能做什么?如果和我想有差距,如何弥 补?
4、我了解的就业形势和政策?社会上都有哪 些职业和岗位?
5、我的资源、环境、人脉能允许我做什么?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 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 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 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 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 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
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 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 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 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 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 硕士研究生。
3)社会就业高峰时期
2010年前后,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 1700万。下岗失业、分流、登记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情况形成 几股就业大潮。
以河南省为例,2011年河南省城镇需 要就业再就业的总量将达200万人以上, 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供给明显不足,供 需缺口在100万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