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学-电气照明技术
人眼对可见光中波长为555nm的黄绿色光最灵敏 ,波长离555nm越远(如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波长较短 的紫光)灵敏度越低,所以光通量与光辐射的强弱及 其波长都有关系。
(4) 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是表征光源(物体)发光
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每球面度 ,球的面积为4πR2所张球面度为4π)辐射的光通量 ,称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用符 号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
(1) 照明方式 ① 一般照明 在整个场所或场所的某部分照度
基本上均匀的照明。对于工作位置密集而对光照方 向又无特殊要求,或工艺上不适宜装设局部照明装 置的场所,宜使用一般照明。
② 局部照明 局限于工作部位的固定的或移动 的照明。对于局部地点需要高照度并对照射方向有 要求时,宜采用局部照明。
③ 混合照明 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 照明。对于工作位置需要较高照度并对照射方向有 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
在采用气体放电灯作为照明光源时,若被照物 体处于转动状态,且转动频率刚好是电源频率的整 倍数时,则转动的物体看上去就如没有转动一样。 这种在以一定频率变化的光照射下,观察到的物体 运动显现出不同于其实际运动的现象,称为频闪效 应。频闪效应易使人产生错觉而造成事故。
(10) 反射率 当光通量投射到被照面后,一部分 被反射,一部分透过被照面,一部分则为被照面所 吸收。这就是在相同照度下,不同物体有不同亮度
③ 混合照明 由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 的照明。是在整体照明的基础之上再加局部照明, 有利于节约能源。混合照明在现代室内照明设计上 应用非常普遍,如商场、展览馆、医院等。
4.1.3 电气照明的基本要求
(1) 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就是指工作面应有合适
在民用建筑照明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性质、建 筑规模、等级标准、功能要求和使用条件等选定照 度值。
(8) 显色性和显色指数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 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光源对被照物体颜色 呈现的真实程度称为光源的显色性。
对同一物体,在被测光源的光照射下呈现的颜 色,与在标准光源的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的一致程 度愈高,Ra则愈大,显色性愈好。表4.2所列是常用 电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9) 频闪效应 电光源在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 由于交流电做周期性的变化,因而电光源所发出的 光通量也随之做周期性的变化。这就会使人眼产生 闪烁的感觉。
⑥ 艺术照明 艺术照明是通过运用不同的灯具、 不同的投光角度和不同的光色制造出一种特定空间 气氛的照明。
另外,在照明的空间布置上
① 整体照明 为照亮整个场地,照度基本上均 匀的照明。对于工作位置密度很大而对光照方向又 无特殊要求,或受工艺技术条件限制不适合装设局 部照明的,宜采用整体照明。
② 局部照明 局限于工作部位的固定或移动的 照明。局部照明只能照射有限面积,对于局部地点 需要高照度时或对照射方向有要求时可装设局部照
如图4.2所示,对于向各方向均匀辐射光通量 的光源,各方向的光强相等,其值为:
I
(5) 照度 对被照物体表面而言,它单位面积上 所接受的光通量,称为该被照面的照度,照度用符 号E表示,单位为勒[克斯](lx
被光均匀照射的平面照度为:
E S
表4.1给出了一些情况下的照度。
(6) 亮度 某一物体(或发光体)的表面亮度是该 物体单位面积向视线方向发出的发光强度。亮度用 符号L表示,其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4 建筑电气照明技术
4.1 基本知识 4.2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 4.3 建筑电气照明设计基础 4.4 常用照明装置的安装 4.5 应急照明的设置
4.1 基本知识
4.1.1 照明技术的基本概念
(1) 与所有物质一样,光也是一种物质,是物质 的一种存在形式,是能引起视觉的辐射能,它以电 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可见光的波长在380~780纳 米(nm)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颜色感觉不同, 如图4.1所示。
(2) 光谱 光源辐射的光往往由许多波长的单色 光组成,把光线中不同强度的单色光按波长长短依 次排列,称为光源的光谱。
(3) 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 射出的、使人眼产生光感觉的能量,称为光通量, 用符号Φ表示,单位为流[明](lm)。人们通常以电 光源消耗1W电功率所发出的流明数(lm/W)来表征 电光源的特性,称为发光效率,简称光效。电光源 的光效越高越好。
由于物体在各个方向的亮度不一定相同,因此 常在符号L的右下角注明角度,用以表示与物体表面 法线成α角方向的亮度。
L
I
S cos
物体的亮度越大,人们就会感到它越亮。
(7) 色温 色温是电光源的技术参数之一。当光 源的发光颜色与黑体(能吸收全部光能的物体)加热 到某一个温度所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时,称该温度 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被物体反射的光通量中Φ′与射向物体的光通量Φ 之比,叫做反射率或称反射系数ρ
建筑物内墙壁及顶棚、地面的反射率的近似值 如表4.3所示。
图4.1 电磁波谱
图4.2 发光强度的定义
表4.1 一些情况下照度值
表4.2 常用电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表4.3 墙壁及顶棚、地面的反射率的近似值
4.1.2 照明方式及种类
按照明的功能 ① 工作照明 正常工作时使用的室内外、值班
② 事故照明 当工作照明由于电气事故而断电 后,为了继续工作或从房间内疏散人员而设置的照 明。
③ 值班照明 在非生产时间内为了保护建筑物 及生产的安全,供值班人员使用的照明 。
④ 障碍照明 装设在建筑物上作为障碍标志用 的照明。
⑤ 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是为美化和装饰某一特 定空间而设置的照明。
(2) 照明的质量 良好、舒适的光环境,是靠 高质量的照明效果达到的,而高质量的照明效果又 必须是对受照环境中的照度、亮度、眩光、阴影、 显色性、稳定性等因素全面正确的处理才能实现。
在确定被照环境所需照度水平时,必须在考虑 被观察物的大小尺寸,要使电气照明达到良好的质量
① 照度均匀与稳定性 ② 适当的亮度分布 ③ 限制眩光和减弱阴影 ④ 光源的显色性 (3) 照明的经济性 在照明设计中既要保证足够 的照度,又要注意节约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