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11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体育科研方法》是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类专业基础课。

是全体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修习、合格的重要方法工具课。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追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而且,本学科“方法工具”的学科性质,使得其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的知识结构中,具有融合各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因而,本学科是训练学生综合各门学科知识、构建自己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学习过程到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与规范要求,掌握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获取资料、处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体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提供方法指导。

2、对学生进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方法素养,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跟踪与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习惯与能力,为有效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乐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5学时)(一)、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科学和体育科学、科学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涵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一般性地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体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重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难点: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

第一节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1、科学与体育科学;2、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1、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2、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些共同特点;2、体育科学研究所独有的一些特点;3、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1、按学科分类;2、按课题的研究方向分类;3、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4按研究形式分类。

第五节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自然科学类研究的一般程序;2、社会科学类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选择研究课题(教学与讨论共8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课题都有哪些的来源,选择研究课题都要遵循些什么选题原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选择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将来的就业走向,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与能力,正确选择科研课题。

要求学生将本章知识与自己预选毕业论文题目相结合,引导学生就如何根据自己当前情况,正确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进行讨论。

在学习以后有关章节后,每位学生都必须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

(二)、教学内容重点:研究课题的来源、选题原则,选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移植法与选题、创造性思维与选题、科学群体活动与选题、机遇与选题、阅读与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难点:选题原则,撰写开题报告。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来源与选题原则1、课题选择的意义;2、研究课题的来源;3、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研究课题选择的程序与方法1、研究课题选择的一般程序:课题准备阶段,课题系统化阶段,研究课题的评价阶段;2、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移植法与选题;创造性思维与选题;科学群体活动与选题机遇与选题;阅读与选题。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2学时)(一)、教学要求本章教学中着重解决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问题,而教材编入的有关研究对象取样方法与样本含量问题,学生已在体育统计学教学中学过,这里不再重复。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研究设计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在研究工作中,正确确定研究论域的基本方法。

掌握制定研究计划和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制定实验观测实施细则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研究设计的意义和内容;确定研究论域的范围;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观测实施细则的制定。

难点:确定研究论域的范围;制定研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研究设计1、研究设计的意义和内容;2、确定研究论域的范围。

第二节研究计划1、研究计划的制定;2、实验观测实施细则的制定第四章资料与事实的搜集方法(6学时)(一)、教学要求搜集研究事实和研究资料,不仅是任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其效率的高低决定和影响着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果。

因而本章教学必须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搜集研究事实与资料的重要性,并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较好地掌握并能初步正确运用搜集事实与资料的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常用的科研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文献法,文献综述的撰写;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难点:文献综述的撰写,调查法,实验法。

第一节文献法1、文献的种类、意义及特点;2、文献搜集的基本要求;3、文献搜集的方法;4、文献的阅读与记录方法;5、文献综述的撰写。

第二节调查法1、调查法的概念和意义;2、调查法的类型;3、调查的具体方法;4、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观察法1、观察法的定义;2、观察法的特点;3、观察法的分类;4、观察法的基本要求;5、观察法的基本程序及各阶段任务;6、使用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实验法1、实验法的概念与特点;2、实验设计:设计原理,实验的基本因素,实验误差的控制,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的方法。

第五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6学时)(一)、教学要求科学研究中,在已获得研究事实与资料的基础上,能否正确地处理资料,从而发现科学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决定了研究是否会取得成功,决定了研究效益的高低。

因而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在了解常见的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正确处理资料的基本方法,为其今后的思考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讲授中要在讲清原理与方法的同时列举大量生动事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点:资料的整理方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思维加工方法。

难点: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加工方法。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方法1、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原则;2、定性资料的整理;3、定量资料的整理;4、资料的图表绘制。

第二节资料的分析方法1、资料的分析过程和总体思路;2、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3、思维加工方法: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4、系统方法简介: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等一般系统方法,系统工程法、灰色系统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等系统分析法。

第六章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4学时)(一)、教学要求正确、规范地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是正确表述、传播科学研究结果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学会正确规范地撰写体育科研论文。

掌握论文答辩的一般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特点,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毕业论文答辩。

难点: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

第一节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及特点1、定义;2、体育科研论文的类型:A、按学科性质分类,B、按研究内容分类,C、按写作目的分类;3、体育科研究论文的特点。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1、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2、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

第三节毕业论文的报告与答辩1、报告与答辩前的准备;2、报告与答辩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体育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3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智能结构。

从而为学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指明努力的方向。

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自我学习和实践而不断提高的方法。

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生动的讲解,并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重点: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应当具备的科研道德修养,应当具备的其他素质,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智能结构。

难点:体育科学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智能结构。

第一节科学研究与科学态度1、何为科学态度;2、科学态度对科学研究的影响;3、科学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

第二节科学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素质1、科研道德修养;2、其他素质。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者应具备的知识与智能结构1、科研工作的特征需要“深”而“博”的通才;2、体育科学研究者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3、体育科学研究者智力结构的基本要素;4、体育科学研究者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三、课程教学形式与安排授课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必要的课堂讨论。

每位学生必须在本课教学阶段,自主阅读已在各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体育科论文50篇以上。

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均需以自己的毕业论文预选研究内容为课题,交出一份开题报告。

并组织全教学班学生进行5——10篇开题报告的分析、评价的讨论,教师要在每篇开题报告的讨论结束时,点评开题报告和点评学生的发言。

以提高学生进行选题、设计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课堂讲授必须充分尊重所选教材所呈现的本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主线,讲授过程沿此主线展开,同时必须根据讲授进展而补充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成果。

讲授中在充分尊重教材观点的同时,教师可以言之有据地阐明自己不同的学术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

为尽可能增加课堂讲授的信息量,要求讲授全程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课堂讨论:在课堂讲授中,不仅教师可以阐明自己不同于教材的学术观点,而且为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在讲授中营造具有高度学术民主的课堂讨论。

因而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勇于质疑教材观点和教师观点,并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

在专门组织的课堂讨论中,要事先布置讨论内容,要求学生经过事先的较为广泛的阅读和思考,并尽可能准备讨论提纲。

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须在最后阶段专门安排对部分学生的开题报告的宣讲与民主讨论。

不论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还是专门安排的讨论,在讨论结束时,教师都要有观点鲜明而又具有学术民主精神的小结,以提高讨论课的效益。

(三)、作业:作业共分两种形式,一是阅读类作业,每位学生必须在本课教学阶段,每周自主阅读已在各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体育科论文3篇以上,每4周提交1份读书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