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涡阳一中2020 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涡阳一中考试时间:2019年12月7日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虽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颂歌,但全局最中心的人物,还是男性的贾宝玉。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都是他作为“新人”的表现。
所谓“新人”,就是有了“人的觉醒”的人。
但是贾宝玉的觉醒,不是看到了自己是个“人”,自感人的尊严,倒是看到自己是人当中的“渣滓浊沫”,自惭形秽。
这似乎很奇怪,其实也不奇怪,无非他还仅仅是“新人”的胚胎的缘故。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并不是来自理性的认识,而是来自直接的感受。
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又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到那么多的美丽聪明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样屈辱,命运是那样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须眉男子”深恶痛绝。
他对女性的尊重,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其实那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穿着女装罢了。
他在穿着女装的“人”面前自惭形秽,就是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实际上人类的“渣滓浊沫”并不是宝玉,而是贾琏、贾环、薛蟠之流,正因此,他们决不会自惭形秽,他们正自幸生为“须眉男子”,可以奴役女人,在女人面前自觉高她们一等。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
他理想着完美的“人”,但是现实中的男人他觉得太丑恶了,只有美丽的女性才比较能做他塑造“人”的完美形象的原型。
他唱的女性的颂歌,其实就是“人”的颂歌。
但是,他又眼见一幕又一幕的女性的悲剧,眼见这人世间仅有的美,逃不了毁灭的命运。
开始觉醒者寻到的光明总是微弱的。
贾宝玉所能寻到的一点光明是微弱的,他的心情是悲凉的,但是他这个艺术形象作为“新人”(尽管还只是胚胎)的力量却是强的。
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可爱。
书中有人给他勾出一幅速写肖像: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
他自己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反提醒一位姑娘赶紧避雨。
他甘心为丫头充役,受丫头的气。
他聪明而憨厚,女性化而不侧媚。
他喜欢女孩子们,也为女孩子们所喜欢,尤其林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
可是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认为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认为他“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轻一点儿说也是有“痴病”……这样看宝玉的,不是他的仇人,而是最疼爱他的祖母、母亲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
他们的观念都是当时最正统的观念。
贾宝玉这样复杂的形象,带着光辉和芳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一件小事。
(摘编自舒芜《<红楼梦>前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红楼梦》中贾宝玉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还寻到了一点光明,却不是真正的“新人”。
B. 屈辱、悲惨的女性,贾宝玉对之爱敬,为之悲愤,他对女性的尊重是由感性到理性的。
C. 自幸生为“须眉男子”、自觉高女人一等的贾琏、贾环、薛蟠等, 是真的“渣滓浊沫”.D. 贾宝玉长期接触许多美丽聪明的青年女性, 为女性所喜欢,但只把林黛玉当作知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新人”的胚胎,全文围绕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B. 贾宝玉很尊重女性,原因在哪里, 实质是什么, 文章对这些逐层递进地展开了论证。
C. 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以贾琏、贾环、薛蟠等人来反衬,使贾宝玉形象更鲜明。
D. 为了证明“开始觉醒者寻到的光明总是微弱的”,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贾宝玉觉得现实中“峨冠博带”的男人太丑恶了,古代的贤哲、文人则还是很可爱的。
B. 贾宝玉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终成为一个复杂而又完美的形象。
C. 贾宝玉自惭形秽,心情悲凉,只能在现实中寻到微弱的光明,但他已经开始觉醒了。
D. 观念最正统的祖母、母亲和父亲最疼爱贾宝玉,对聪明而憨厚的他是“恨铁不成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题。
材料一: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9年10月7日至10月14日,诺贝尔奖获奖名单相继出炉,引发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其中,美国的约翰?B?古迪纳夫、英国的皿?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的吉野彰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无疑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因为他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让普通人也能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日本人吉野彰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日本人在新世纪19年里拿下的第19个诺贝尔奖。
日本在21世纪初制定的“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正在变成现实。
该国在21世纪初期出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与其在1960年制订的“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政策”有着很大关系。
(摘编自周程、秦皖梅《19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日本科学为何“井喷”?》)材料三: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近获奖总数的一半。
5种诺贝尔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德国有106位。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德国的教育由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德国教育体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具社会公益性,在当今世界上是最佳教育体系之一。
德国这个拥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包括寄宿学校在内,只有大约2500所私立和教会学校。
私立或教会学校匮乏的部分原因是德国坚信公共教育是促进公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众多的学校类型也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各自能力水平获得最佳的支持辅助。
其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幼儿教育。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不得过度开发孩子智力,不仅仅表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尽管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德国的法律严禁父母唠叨。
在德国,爱惜儿童、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经被纳入法律条款。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敬或者遭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摘编自今日头条《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诺贝尔奖》)材料四:一百多年来,以诺奖得主为代表的人们转动时代齿轮,帮助人类探索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促进各领域蓬勃发展,在学术尖端熠熠生辉,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在锂电池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密不可分。
“对于我自己来说,好奇是研究锂电池的最大驱动力”。
兴趣与爱好是科研之路上踏出的第一步,严谨的学术作风则是这一步得以延续的基本保障。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被业内誉为“拼命三郎”。
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约翰?B?古迪纳夫可以说是诺奖最高龄获得者了。
用他自己的一句话说:“一直像只乌龟,爬得缓慢,但最终会到终点。
开始或许有先有后,胜利却没有先后,永远只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摘编自搜狐网《诺奖,我们能学到什么?》)4. 下列关于诺贝尔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A. 诺贝尔奖是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最初设置5个奖项。
B. 通常情况下诺贝尔奖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获奖者是该领域的领军人,不存在争议。
C. “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是后来瑞士国家银行捐助资金设立的,是额外的奖项。
D.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由锂电池的发明者获得,该发明对移动客户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日本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较高, 而且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连续多年超过2%。
B. 作为世界最佳教育体系之一的德国教育体系很具社会公益性, 德国坚信公共教育能使公民受到良好教育。
C. 德国对孩子的初期教育是以快乐成长为目的的,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不允许进行多余的课程教育。
D. 德国对孩子在上学之前的家庭教育有明确的规定,“教育”重点只能是社会常识、动手能力和情感教育。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他国家和荣获诺奖的科学家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1984年的那块门板伍中正1984年的夏天,与以往的夏天不同。
在张菊花的眼里,她觉得那年夏天除了漫长,还有点儿害怕。
那天中午,男人黄福成盲肠炎突然发作,疼得在地上打滚,脸上身上满是汗,一件薄薄的衬衣湿透,用手揪得出汗水来。
张菊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队里人眼中,黄福成体力好,干活儿有劲,一点儿小疼小病难不倒他。
这下难倒了。
看着满地打滚的男人,女人张菊花急了,劝他拉他抱他上医院。
黄福成就是不依,还坚持说,等等吧,说不定就止住疼了。
张菊花眼看着黄福成疼得不行了,跪在黃福成跟前,哭着说,杂种的黄福成,你要不上医院,我就死在你面前!上!上!上!黄福成从嘴里挤出三个字。
最终才答应上医院。
最让张菊花头疼的是黄福成个子大,又躺在地上起不来。
背着上医院,简直不可能。
张菊花在夏天紧跑慢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队长家,开口说男人黄福成病了,接着求了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