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根据卫计委《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完善工作安排》(卫办监督函[2010]607号)的要求,本标准受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委托,编制组承担了《食品中烟酸的测定》(GB/T5009.89-2003)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从2014年6月开始制订,2015年3月完成编制和实验室内验证工作,2015年5月完成实验室间验证工作。
接到标准整合任务后,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烟酸的测定》的具体工作要求组织了标准起草小组,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研究工作组,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现行食品中烟酸的测定方法,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为基础,根据原有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开展研究的技术路线。
拟定了标准初稿和编制说明框架,工作组根据相关方面意见和实验室内验证结果,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
本标准是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以《食品中烟酸的测定》(GB/T 5009.89—2003)为基础,对现有国内外方法进行总结和整理,比较了各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技术参数;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种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 5413.15-2010)、《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B/T 9695.25-2008)等2项标准统一整合并修订为新的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主要起草人为杨金宝、卢雁、王淼、宋戈、亢美娟、单艺。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烟酸作为营养强化剂用于食品强化,依照食品性质不同,允许用量在1.0mg 21.8mg/100g不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了烟酸作为营养强化剂在儿童和孕产妇用调制乳粉中的允许使用量,其中儿童用乳粉的使用量为23mg/kg ~ 47mg/kg;孕产妇用乳粉的使用量为42mg/kg ~ 100mg/kg,对豆制品、谷物制品和饮料类等食品中的使用量也相应做出了要求。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的人群对烟酸的摄入量也提出了合理化的推荐建议。
GB/T 5009.89-2003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烟酸的测定,但采用的方法仅限于微生物法,没有测定烟酸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液相色谱法测定烟酸准确简单,应该进行修订使其应用到除婴幼儿食品和乳品外的其他食品中。
为了扩大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需要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
GB 5413.15-2010第一法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其前处理方法只针对婴幼儿食品和乳品。
上述2个标准方法,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但又不能完全覆盖另一个标准。
为使国家标准的使用和执行形成一个统一的评判尺度,提高国家标准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根据专家建议和要求,将上述2
项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整合,修订为新的国家标准GB 5009.XXX-2015,自新修订方法标准
公布实施之日起,上述原有方法将给予废止。
考虑新食品安全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在整合原有方法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新方法标准统一为二法:第一法微生物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烟酸的测定;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乳饮料、谷物和豆制品中烟酸的测定。
其中HPLC法主要适用于含量较高、且主要来源于强化烟酸的测定,如强化了烟酸(烟酰胺)的乳制品和米粉中的烟酸。
和HPLC法相比,微生物法为AOAC推荐使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测定食品中的总烟酸,也可以测定游离型烟酸,因此更适合于天然食品或以天然食品为基质的强化食品的检测。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整合后的新标准名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2、整合后的新标准用于替代原有的GB/T 5009.89-2003《蔬菜中烟酸的测定》,同时代替GB 5413.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种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3、考虑到新食品安全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在整合原有方法标准的基础上,将新方法标准统一为两种方法:第一法微生物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4、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后,删去了原来GB/T 5009.89-2003《食品中烟酸的测定》中的滴定法。
5、第二法中增加了混合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富集果蔬天然食品样品;
6、第一法中增加了96微孔板法;
7、修改并细化了适用于不同前处理方法的食品种类;
8、重新评估了检出限,增加了定量限;
三、国内国际相关标准情况
1、国内相关标准:(1)GB 5413.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的测定》,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为第一法,微生物法为第二法用于测定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含量。
(2)GB/T 5009.89-2003《食品中烟酸的测定》,适用于食品中烟酸的测定,采用的是微生物法,(3)GB/T9695.25-2008 《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适用于肉和肉制品中烟酸的测定。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婴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分别对烟酸(烟酰胺)的含量范围做出了要求。
2、国外相关标准:(1)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AOAC) 960.46,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总则,包括滴定法和浊度法;(2)AOAC 944.13 Niacin and Niacinamid in Vitamin Preparations,Microbiological Method (1960)适用于所有食品中烟酸的测定;(3)AOAC 985.34 Niacin and Niacinamid in ready-to-Feed Milk-based Infant Formula Microbiological Turbidimetric Method (1988),浊度法测定婴儿配方粉中的烟酸和烟酰胺,适用于以肉类为基础的婴儿食品、饮料、果汁、谷类产品、奶酪、乳制品、水果和土豆制品等中烟酸的测定。
以上三种方法全部为微生物法。
四、其他需要在网上公开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