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博辅导班】人大新闻学院2019年博士招生简章录取办法考博经验启道考博分享一、人大新闻学院简介-启道人大新闻系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
新闻学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现任院长为赵启正教授,执行院长为胡百精教授。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4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资料室保存有解放前的报刊样本3765种、报纸影印本422本,建国后的报纸合订本1100余本,期刊2700本,中外图书资料20000余册。
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全院绝大多数教师有出国访问、进修、讲学或其他国际交流的经历。
二、人大新闻学院博士招生简章-启道一、招生专业及信息发布(一)具体专业及导师简介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网址:/)。
(二)考生可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即可关注),查询有关信息和通知公告。
(三)2018年我校博士生报名在学信网全国博士生统一网报系统进行(网址,点击“博士网报”进入)。
(四)我校2018年拟录取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的导师名单将于博士生网上报名开始前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原则上我校每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已招收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再招收其他类别的博士生。
二、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一)我校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硕博直通类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不低于5年。
(二)2018年,除经国家下达和学校设立的个别专项计划外,各专业原则上不再招收以不脱产方式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即要求学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全日制在校学习。
三、招生模式2018年,我校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信息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学院、数学科学研究院、理学院物理系、理学院化学系、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继续实施“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以下简称“申请审核制”)招生模式。
其它招生模式包括统一考试、硕博连读、本科直博等。
四、报考条件(一)报考“申请审核制”或统一考试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2018年9月取得硕士学位);(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8年9月1日)的;或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8年9月1日)的;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原则上还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②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硕士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复试报到时须提交认证证书)。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6.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二)硕博连读考生的报考条件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办法》。
(网址)(三)本科直博考生的报考专业应为我校统计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物理系、理学院化学系,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院等举办的理工类专业。
报考条件及程序参照我校相关的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办法。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网址)。
(五)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和“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和“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网址)(六)部分学院及导师对2018年招收博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是否招收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生等),请考生报名前务必仔细查看我校2018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的备注信息,避免错报,因错报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五、报名程序(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1.网上报名时间:①2017年12月1日10:00-12月30日17:00②2018年1月9日10:00-2月19日17:00。
2.网上报名网址:3.网上报名程序:(1)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注册用户。
(2)在网上填报报考信息、上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的电子照片。
(3)在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
对于网上报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请考生在我校研招网查看《报考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博士生网上报名前必读》相关材料(网址),按照要求填报。
报名成功后,网上报名系统自动进行学历(学籍)校验。
对于硕士学位获得时间过早,或国外学历的考生,系统可能会显示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请这部分考生网上如实填写信息,并于复试报到时,携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到报考学院审核。
4.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说明:(1)请在安全场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等环节,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账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
(3)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5.报考类别说明:(1)非定向(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内在校全日制学习,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2)定向(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内在校全日制学习,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工作。
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四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
(3)定向(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学习,按学校要求应能脱产学习一年,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工作。
仅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以及经学校审核批准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报考。
(二)网上确认1.报考“申请审核制”学院的考生不须参加网上确认。
2.报考非“申请审核制”学院的考生自行在学信网报名系统内进行网上确认报名信息。
网上确认时间:2018年2月20日-26日。
对参加网上确认的考生,由各学院组织对其学历学位信息及考生个人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未进行网上确认的考生,将被视为放弃考核,不得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及复试。
(三)交报名材料1.报考“申请审核制”学院的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内容及方式需符合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或办法)中的要求。
2.报考非“申请审核制”学院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结束后,将以下报名材料交给报考学院:(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从网报系统必读相关材料中下载);(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6)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提交的论文须由学院进行审核;(7)申请外国语初试免试的考生须提交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复印件(详见第四款说明);(8)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9)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
(10)除上述材料外,各学院如还要求提供其它材料的,由各学院负责在其网站上予以公布。
(四)注意事项: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或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写手机号码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因信息不一致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4.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复试录取时,学院将根据考生的报考类别确定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5.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
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六、考核程序(一)初试报考“申请审核制”学院的考核程序,详见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或办法)。
报考非“申请审核制”学院的初试程序如下:1.准考证下载:考生于2018年3月19日-23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2.初试日期:2018年3月24-25日。
3.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初试内容:(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2018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2018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
5.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报考我校财政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的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语初试(其外语初试成绩均视为合格,不计入最终的初复试加权成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