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19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作文题目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
罗某为一己私利任性而为,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
而另一则材料所述却是为挽救生命延迟发车,体现的则是对生命的尊重。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可以结合材料谈规则意识。
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会秩序,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
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
(2)可以结合材料谈尊重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生命打破规则,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收到大家的点赞,这不仅体现出生命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
(3)可以辨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或者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候可以打破。
法规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温情。
注意:以上角度均应结合材料分析,如脱离材料泛谈规则意识、生命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矩的破与立等属基本符合题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泽东“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
材料一强调的是勇气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人要有有精神气,材料三强调做事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材料四强调机遇垂青于那些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通过这四则材料,可以看出作文时要围绕青年人要有一定的精神气,要敢于挑战和探索,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
参考立意:①青年要有承担重任的勇气。
②把握机遇,敢于闯荡。
③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④人生贵在有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导演卫铁跨出国门拍摄完电影纪录片后,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你转身离开家乡时,家乡就在你身后。
当你走得再远点,祖国就在你身后。
当你回望家乡和祖国、再转头向前看的时候,强大的祖国就在身后支持你。
这种幸福感、骄傲感,让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
”或许你第一次走出家乡,或许你第一次跨出国门,当你回望家乡,眺望祖国时,你内心肯定会极不平静。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此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日益攀升。
海外游子们因有强大祖国的支持,在国际上日益赢得尊重。
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崛起而自豪,为民族复兴而骄傲,家国情怀前所未有的炽热。
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时,让他们魂牵梦萦的都是自己的家乡与祖国。
感恩家乡、热爱祖国已经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普遍心声;思念家园、报效祖国,也正成为他们人生奋斗的原动力。
广大中华儿女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当你跨出国门、回望家国时,你肯定也会感慨万千,有许多话想对家乡和祖国说。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
”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
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
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以如何成为“他们所期望,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为驱动,意在引导学生审视自我人生观,提高思辨水平和行为能力。
《后会无期》里经典台词展示的是一种人生困惑,相信许多学生有类似感受,这便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几位同学讨论时所持观点对学生有一定启发作用,作文时可赞同其中某一位的观点,也可加以综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立意参考】(1)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不做提线木偶);(2)不求都对,但求无悔;(3)知行合一,所向无敌;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
不过,近几年来,一些占据荧屏的年轻男演员在服装、发饰乃至举止上逐渐“女性化”,性别模糊趋势逐渐加剧,比如很多男演员爱美、爱打扮,说话娇滴滴的,甚至有兰花指、捂嘴笑等女性化动作。
这种男性“阴柔美”,引发不少争议。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①男性应具有原本的“阳刚”之气。
这既符合中华传统性别审美习惯,又符合社会性别分工的要求。
②“刚”与“柔”不在外表,而在内涵。
判断男性有无阳刚之气,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其健康行为、责任意识、担当能力等。
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男性“阴柔美”。
一个社会应该允许、支持每个人有自己的社会性别实践,这样才能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③文明社会理应审美多元。
当前社会越来越文明、多元,审美也应多元。
审美的多元化,正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他立意,符合材料内涵、言之成理亦可。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高开自己的故乡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一)第一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3.灵活变通可以带来新的契机。
(二)第二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2.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三)第三个人的角度:1.坚持奋斗,亦能圆梦2.不忘初心,实现梦想3.坚守本分,成就自我。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孟子说君子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尽心上》)孟子也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你认为孟子对于“为师”、“教育”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解读:君子:有修养有学识的人。
英才:不应仅理解为人才的初始水平,还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成果。
人(第二句话头一个):普通人,未必达到为师标准的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隐含的情感态度:责任与担当。
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学习的主动者、受益者。
“好为人师”隐含的情感态度: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大虚荣、倨傲邀功。
隐含的教育对象特点:“被”教育者、教育的受损方。
立意示例:1.教育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快乐,而不会被人讥为“好为人师”。
2.教育者要自信而不自大。
3.为国育才是责任担当而不是为自我炫耀。
4.教育者应确立这样的目标:与人为善,而不是一味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5.教育要分清对象,才能有益有效。
6.注重教育方法,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经了三个浪潮:第一个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
吸引外资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
第二个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从让世界接纳到离不开中国,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次浪潮从2013年开始……中国再出发,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与世界各国一道,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和发展,推动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
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浪潮都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跑出好成绩。
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三个浪潮”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书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三个浪潮”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追求的目标,即中国改革开放小单是谋求自身发展,还包含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的胸襟和担当。
【立意参考】从写作角度看,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回答在这场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每个人能做什么,怎样去做才能“跑出好成绩”。
三段材料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材料既体现了一个历史的进程,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缩影。
这里面既有“中国智慧”,又有值得继承的宝贵的“奋斗精神”则富,还有“第三个浪潮”材料则中展现出的“中国方案”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角度,考生可从中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你如伺接力”“你怎样跑出好成绩”去阐述你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