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宏观层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微观层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同国际大企业展开竞争的企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能够同国际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相抗衡的企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在全球、国内、地区市场都不具备同国际大企业抗衡实力的企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积极参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重视和加强对外直接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不断调整货币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摘要: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固然获益匪浅,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创条件, 趋利避害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不同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1.前言所谓经济全球化, 指商品、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经济持续一体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也是经济体制市场化的结果。

绝大部分国家积极或被动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集体运行中促成了经济全球化; 同时, 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固然获益匪浅,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占主导地位, 许多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都是他们制定的, 是为它们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所以在这种不公平的贸易条件和经济秩序下,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有可能进一步拉开“南北差距”, 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怎样趋利避害, 寻求适合自身状况的发展策略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状况。

2.1.宏观层面同国际大企业相比较,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竞争力薄弱的问题。

国内学者在对比分析了中国500 强和世界500 强之后发现,中国企业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获利能力、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投入、国际化水平方面都同跨国大公司存在着巨大差距。

例如,2001年,中国500 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约为世界500 强平均资产规模的6.46% ;平均营业收入约为世界500强的5.26% 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联集团公司的年营业额为沃尔玛年营业额的1.06% 。

2002 年,中国500 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分别为世界500 强的12.95% 和29.62% ;中国500 强的利润总额为世界500 强利润总额的12.09% 。

2000 年中国制药业12 强的研发费用仅为1995 年世界10 大制药公司研发费用的12% ;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很小、在海外建立的分支机构和开展的业务量都非常有限。

2.2.微观层面- 3 -每一个企业都在特定的产业和市场中竞争,企业的竞争力直接体现在特定的市场范围内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顾客群体需求的实力。

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更大的产品差异化来满足顾客需求,那么它就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相反,如果企业产品价高质低,那么它的竞争力就弱。

根据企业具有的竞争力水平高低,可以将中国企业区分为如下三种类型:2.2.1.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同国际大企业展开竞争的企业。

具体来说,这又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拥有垄断经营稀缺自然或人提高保障我国全球利益的文资源的中国企业。

如开采主要储藏在中国境内的稀有矿产资源的公司、提供中国上等茶叶的公司、经营中国自然风景区、历史遗迹景点的公司等。

另一类是拥有中国特色传统技术、技艺和浸注了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

如中式餐饮企业,民族工艺品企业,民族食品企业,从事民族歌曲、戏剧、舞蹈等演出的企业等。

2.2.2.能够同国际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相抗衡的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因受到政府管制保护而获得优势能力的企业。

由于政府在部分特殊行业实行管制政策,外部商品和资本的进入受到限制,从而使相关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

二是完全依靠出色经营获得了优势竞争力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通过自身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能力,培养了大批忠诚的顾客。

面对强大的国际大企业,这些企业仍然能够独占鳌头。

例如,在中国PC 机市场,IBM 、Dell等国际知名企业无法动摇联想、方正的领先地位。

三是在相对狭小的地区市场获得了优势能力的企业。

由于地理位置和产品本身的特性,部分地方企业在当地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如一些地方啤酒厂、水泥厂、新鲜海产品供应商等。

2.2.3.在全球、国内、地区市场都不具备同国际大企业抗衡实力的企业。

如果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同时出现国际大企业或国内领先企业,这些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不过,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充分,这些企业在很多细分市场并没有同跨国公司或者国内优秀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仍然能够满足部分细分市场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宏观考察显示,中国企业同国际大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必须从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研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出发全面提升竞争力。

微观考察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明,第一类企业有能力同国际大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

这些企业需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类企业数量不多,但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靠政府管制保护获得竞争力的企业并不能长久,一旦管制解除,优势力将不复存在,因而必须在管制解除之前大幅度提升竞争力。

依靠自身经营在全国和地区市场获得优势竞争力的企业不仅需要努力保持在现有市场的优势地位,而且需要提升在更大市场范围的竞争力。

第三类企业在数量上是中国企业的主体。

这些企业面临国际大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具有提升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能否迅速提升竞争力直接关系到这些企业的生死存亡。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1积极参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订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非但原来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秩序没有被打破,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反而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南北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

其原因是整个世界的游戏规是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的,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 由发达国家唱主角, 发展中国家只能被迫充当配角。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应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 倡导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下, 应对全球化的竞争规则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的严格规范。

惟有如此, 才能避免全球化造成的区域之间“资源寻租”和“环境寻租”, 才能逐步弥合南北两极分化带来巨大鸿沟,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健康承传, 也才能使全球化带来的福音公平地泽被全人类。

所以中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国际协商, 发挥在重大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3.2重视和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从宏观角度来看,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强化各国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成为影响各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 从微观角度看, 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是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

但是,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依然处于十分低下的状况, 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当前, 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企业改革正在逐步深化, 而世界经济也正在进行分化组合, 经历一场重新“洗- 5 -牌”的历程。

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迈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所以我们应先立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尽可能地弥补国内能源和原材料的短缺,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科学的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 通过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全面参与国际分工, 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步伐。

3.3不断调整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 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现状, 建立起一套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机制。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首先, 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并注重利率与汇率的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它们同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汇率水平通过影响对外贸易和国内外资本流动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货币政策要兼顾人民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达到内外均衡。

其次, 针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变化, 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