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布局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区域间合作与日益密切,国际分工越来越明确,这势必给中国的工业产生影响。
本文从工业地区布局和工业产业布局两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工业布局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工业布局工业地区布局工业产业布局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术语之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根据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一书,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各国、各大洲之间的区域合作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国际分工也日益明确。
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市场指向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的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工业地区布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外商纷纷来中国投资,同时市场指向更明确,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和市场因素使中国工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信息传播速度快、市场优势强的地区,而中国东部沿海集以上优势于一体,成为中国工业分布的集中地区。
如下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一半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东部工业比重增大。
表1: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通过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外商积极投资,跨国公司纷纷成立。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加上中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并对外商的投资提供优惠的条件,另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因此中国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
根据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跨国公司的区位微观选择主要集中在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而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都集中
在沿海地区,而且政府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因此,沿海地区既有经济优势,又有边界区位优势,大量跨国公司在此建立。
如下图,外商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图1: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个数 2、通过市场、交通、信息因素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 有原料
指向、能源指向、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
技术指向、环境指向等,如右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由于
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
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在工业生产机
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同时,劳动
力的影响也减小。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合作 图2:影响工业布局因素
密切、分工明确,中国进出口贸易增多, 这就使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网络 、和市场因素成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而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利于进出口贸易,且信息网络通达、市场范围广,成为中国工业分布的集聚地带
三、经济全球化对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发达国家可能会把能耗高、技术落伍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重污染的企业有可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加上中、西部资源丰富,离原料产地近,环境成本低,就使得中西部地区大量集聚了一些石油、金属、煤炭等制造加工业。
而东部地区与国外联系更有优势,引进高新技术,发展电子产业。
东部出口贸易以服装、食品、皮革等加工产品为主,形成了沿海加工工业带。
我们用集中化指数来说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集中程度较高的产业。
集中化指数是反映某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的指标,可用于分析一定时期内地区之间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及其变动,其数值范围在0—1 之间, 若该指数为1, 表明绝对集中;若为0, 表明均匀分布。
下表是计算出来的1990 年、2002 年东、中、西部三地区的行业集中化指数较高的产业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来源:《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
图3:中国产业结构分布图
由表2和图3,可以得出中国工业产业布局形成了东部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加工工业带,中西部则形成了石油、烟草、金属、煤炭工业带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扫除了各种贸易壁垒,使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使中国东部成为明显的工业集中地带,另一方面形成了东部高新技术和加工工业集中带和中、西部重工业集中地带
参考文献:《经济地理》《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