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
•
• • •
• • • • •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 家统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 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 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 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 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 (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1)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 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2分) • 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 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 理酌情给分)
26.(13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 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 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 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 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 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见题26图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结果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战败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2013年重庆A卷6题)《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
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 国遭受了列强百般的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 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 战争”指的是( A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影响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屈辱与探索】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 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 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 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 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 .....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4分)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1分)什么条约的签订时中国 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在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两次近代化的 探索?(2分)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章的学习,给你 的最大感悟是什么?(1分)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 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 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 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也不扎实。
以上的图片反映了什么? 你有何感想?
、百年屈辱——落后就要
四次侵华战争结果如何?分别签订了哪些条约?
一、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 • • • 1、上周情况反馈 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六P18 解决办法: 1、史实与推论题目方法指导 第一步:仔细 读史实
• 第二步:仔细读推论,根据所学基本知识判断推论是否正确; 如果推论正确,再看史实是否能够推出推论,如果可以是正 确的,如果不能推出,判断是错误的。 • 2、巩固练习
第一,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 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改变封建 第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曲折艰辛,中国人民 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第三,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四,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作业布置
1.(全体)背诵中国古代史考点1—3基 础知识。 2.(全体)完成复习指导考点1—3选择 题。
3.(部分)成绩85分以上的同学完成复 习指导考点1—3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 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 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 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分)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 献? (1)自强求求富(1分)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分) (2)三民主义(1分)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分) (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 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3分) (4)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2分)
• 1.三个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2.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排序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 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 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 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 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 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 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 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 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 作用。
(题型:材料型选择题) (解析: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从此开始”)
(2014· 四川广安)下面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
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题型:图表类选择题) (解析:找出地图的关键信息,如本题的“英法(地主阶级洋务派)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四、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项目
洋务运动
领导阶级
探索领域
性质
影响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近 代化的开端
地主阶级
经济
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政治 爱国政治运 动和改良运 动 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级 的民主革命 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
一、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 • • • 1、上周情况反馈 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史考点五P15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解决办法: (1)背诵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的内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2)链接中考: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 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 断这一朝代是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九年级历史集体备课
主备人:朱莉娜 时间:2018.4.16
一、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 1、上周情况反馈 • 2、本周复习内容
• 中国近代史 • 考点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考点二 近代化的起步 •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3、组内研讨
一、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 1、上周情况反馈
• 进度: • 中国古代史考点四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考点五 经济重心南移 • 考点六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赔款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厦、福、 宁、上 协定关税 开始沦为…
辽、台、澎 白银2亿两 重、沙、 苏、杭 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 划、禁、拆 完全陷入…
白银4.5亿两, 本息共计9.8亿两
开埠
其他 特权
一、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 • • • • • • • 1、上周情况反馈 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史考点一P12 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混淆 解决办法: (1)背诵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内容 (2)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2、链接中考: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 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 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