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工业近代史课件导言PPT
北京工业近代史课件导言PPT
你怎样看待上述争论?
上述争论,不管是说李卖国也好,英 雄也好,都在思维模式上存在一个明显 的特点:即二元对立的线性思维路径。 事实上,每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亦或是一段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片段,都 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我们对其认 识和评价应该是立体的,多角度和多层 次的,色彩斑斓的,而不应该也不可能 是黑白分明的。这才更贴近历史的真实!
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 陈迹。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 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 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来众 说纷纭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 ——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腐朽王朝的忠臣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
“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实 底思索,打动现实底兴趣,和现实底心灵生活打成一片。 惟其如此,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 获得它的历史性。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 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 —— 朱光潜
导
论
一、这门课主要讲什么? 二、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三、如何学习这门课? 四、本门课程如何考试?
一、这门课主要讲什么?
什么是“近现代”?
“近现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观念,而 是有其特定的内涵。 ——工业化: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民主化:民主自由取代君主专制 ——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全球化:世界性的联系取代闭关自守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你的历史眼光不够, 你的现实生活也好不到哪 儿去,你的未来也不一定 有前途,这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都是这样的。无论是 长征的历史、抗战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历史,对我来 说都是一样重要。” —— 崔永元
立体的 多元的、亦此亦彼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认识和研究历史的视角、方法、 立场的不同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陈平原著 火烧赵家楼是必然的吗?
(3)对历史档案、资料的掌握程度不同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谜》杨奎松
案例:晚清名臣李鸿章
新华论坛
争鸣——李鸿章到底是卖国贼还是英雄?
《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白银20万两。不 仅按英国政府的意图结束了滇案,而且英国由此实现了 它十余年来企图在华扩大通商特权的愿望,得到了入侵 我国西南边境(西藏和云南)的所谓“条约权利”。英 国从《中英烟台条约》中夺得的各项在华权益,很快就 被其他列强“一体均沾”。 《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澍湖列 岛;赔款白银2亿两…… 《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 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 9.8亿两;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 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
我们经常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 处。”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 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 决定性影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必 须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沉思与对话中, 获得前进的方向感与原动力。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明”什么“智”?
明白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有没有“规律”?有些什 么规律,有些什么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东方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表现为完全不 同的逻辑序列: 全球化——现代化(空间——时间) 由此衍生出若干问题: 1、如何对待西方的问题?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3、如何处理农民问题 4、关于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5、文化价值更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门课程的重点
二、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1、现实要求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课程体系的设置:4门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1)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重点留意
(1)重大事件
(2)重要人物 (3)重要文献 (4)重大问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革命和现代化的关 系是什么?(关于“告别革命”说) 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落后的中国播下自己 的种子?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了?三民主义为什么没能 拯救中国? 怎样评价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历史? 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何评价?
好在历史是没有剧本的
——我所认知历史上的李鸿章
作者: 石见
历史上一直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存在着很大的争 议,李鸿章究竟在主观上卖没卖国?也许,这与 李鸿章曾代表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很大 的关系,但有又谁可知,李鸿章在自此之后,立 下了终生誓言,今生不再涉足日本国土。李鸿章 曾出使某国途经日本国,须在日本国更换船只, 而李鸿章当时在到达日本国港口后,日本特使曾 多次上船相请,但李却坚决不下船,最后只好在 两船中间搭条木板走到了另一条船上,也许这就 是真正的李鸿章。
着重探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脉络、历史 发展规律性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前沿问题进 行介绍 对大家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 进行交流探讨
1、书本上的话
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 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 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 会主义道路
(3)建立科学的历史观
1、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
避免二元对立的线性思维模式,培养 多元立体的思维模式 不要轻易给人给事贴标签、下结论 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思考,培养独立 的思维品格,不人云亦云
为什么对历史的认识存在局限呢?
(1)思维方式的局限(年龄、学识、阅历)
线性的 二元的、非此即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