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惠东中学李文海一、主题研究的背景:我们已经跨入了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生活也日趋富裕。
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物质和道德精神方面的追求,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另外,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门将更大程度的开放,随着国际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往的不断增加,国际上的各种不良意识和思潮也必然会更大程度地冲击着我们以有的道德意识和传统观念。
此时此刻,对于一个讲民主、讲法制的国家,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全民普法教育,培养“四有”公民,自觉抵制外来的许多不良东西的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一向比较纯净的校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特别是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均尚未形成,思想和行为很不稳定,自我控制力不强,比较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在职工下岗人数增加和离婚率的上升,使这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比较疲软,学生在家庭里得不到正常的思想教育,他们大多法制观念淡薄,经常旷课、逃学在外、偷窃、敲诈、行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从现在的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分析,具有低龄化、暴力化趋向,甚至现在的一些青少年犯罪还涉及毒品和色情,并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
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针对实际情况,探索新方法,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做好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并使之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
二、实践活动的目标1、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形成比较完善而又注重实效的法制教育和防差转差教育机制,努力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2、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和整理材料,学会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发表见解,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法律意识,要通过法律这面镜子来透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分清大是大非。
5、通过法律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整体思路学生分成几个小把组,组织形式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与全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交流的机会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但要注意的是,要强调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一部分人闲的现象。
1、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讨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
2、召开有关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的座谈会。
3、学生走出校园,分组到社会上、家庭、学校和当地司法部门走访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事例及其违法犯罪的成因。
4、小组合作完成本组的调查论文,在全组展示活动成果,共同交流调查的心得体会。
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查询、座谈会、社会调查、合作探究学习等。
五、知识准备通过上网及文献资料的查询整体上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为学生的调查提供理论保证;了解当前党中央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见议。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青少年心理及预防违法犯罪的相关内容。
六、研究过程在学校党支部和政教处的带领下,按照“面对实际,群策群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政教处、团队、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作用,争取在专题研究上有所创新,在工作成绩上有所突破。
具体的工作目标:1 ⒈确定各组的子课题。
2⒉制定比较完善的分组调查目标。
3⒉调查形式主要有深入家庭、走入学校、步入社会、进入当地司法部门进行走访调查。
具体安排如下:根据具体的安排各小组分别走入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机关进行自己调查研究。
1、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具备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2、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调研方向,以及突破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在调研中突出重点、把握思路。
3、指导学生在调研后对自己小组的成绩进行汇总,形成比较完善的书面材料,小组成员要积极的讨论,明确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所在。
4、在各小组调研的基础上,汇总所有小组的成果,组织全组同学在班内进行讨论,从整体上了解当前在青少年教育和管理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的建议和方案。
5、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单位、村、居委会及社会各界人事召开座谈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附: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问卷(学生篇)1.你认为,或在见闻的案例中你了解到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其他:2.凭你的意识,你认为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如何?()A.很严重B.较严重C.一般D.无所谓E.你的见解:3.你认为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有哪些?()A.好奇B.盲从C.逆反D.寻求刺激E.还有:4.你所了解的案例中当事人所用犯罪手段如何?()A.极其残忍B.比较残忍C.一般D.含有慈悲心理5.结合你了解的案例,你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犯罪是()A.早就预谋好的B.一时激动导致失控C.不小心,失误假如是你在案发当时,你认为你是否能控制住自己制止犯罪行为?()A.能B.不能C.视具体情况定6.你与你父母相处或沟通如何?()A.很好B.较好C.一般D.有距离,不能很好交流7.如果你与家人关系不是很好,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A.他们过分溺爱自己B.他们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C.他们总是和自己想法不一致D.他们自己都作风不正E.其他:8.你的家长与你经常交谈吗?()内容是关于什么?()A.学习B.感情C.金钱D.娱乐E.其他:9.你父母间感情如何?()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经常吵架10.你认为父母间感情对你各方面发展重要吗?()A.最重要B.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C.一般D.无关紧要11.你认为学校的学习氛围怎么样?()A.很好B.较好C.一般D.差12.同学间感情如何?()A.很好B.一般C.偶尔有矛盾D.经常发生矛盾13.学校有没有组织过全面深入的法制教育?()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14.同学们的法制观念,防犯罪及自我保护能力如何?()A.很强B.较强C.一般D.根本没有15.你认为学校现在的管理体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帮助吗?()A.很有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有帮助D.可能助长犯罪16.你认为如今社会的法制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来讲,完善吗?()A.非常完善B.一般,仅能预防部分C.不是很完善,有必要更新D.极不完善,急需更新E.你认为:17.你所了解到的社会环境中可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A.黄,赌,毒B.封建迷信C.暴力D.网络E.其他:18.你认为现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现象关心程度如何?()A.很关心B.一般C.关心不够D.很不关心,导致此现象频繁发生E.你认为:19.你想对那些已犯错的青少年说些什么?你对自己和其他青少年有何告诫?20.你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何感想或建议?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问卷(家长篇)1.你认为,或在见闻的案例中你了解到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哪个()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其他:2.凭你的意识,你认为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如何?()A.很严重B.较严重C.一般D.无所谓E.你的见解:3依你的了解,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呈什么趋势?()A.上升B.下降C.保持原状D.不清楚4.你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看法是什么?()A.暴露了社会法制的许多不足B.暴露了学校教育的缺点C.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缺点D.青少年的思想太幼稚E.你的看法:5.你认为哪些心理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A.好奇心理B.逆反心理C.盲从心理D.嫉妒心理E.其他:6.你认为外部哪些环境可以诱导青少年犯罪?()A.黄,赌,毒B.网络C.黑社会势力D.封建迷信E.其他:7.你认为现在的法制对于防止青少年犯罪来说,完善吗?()A. 很完善B.不是很完善,但还过得去C.不完善,需要更新D.你的意见:8.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为预防青少年犯罪你认为社会应负哪些责任?9.你认为你与你的孩子相处得怎么样?()A.很好B.一般C.偶尔有矛盾D.不好,经常有矛盾10.你认为与孩子相处,并得到他们信任是()A.很容易。
你是怎么做到的:B.很困难。
为什么:11.你与你孩子经常交谈吗?是不交谈内容是关于什么?()A.学习B.理想C.感情D.金钱E.权利F.其他:12.你认为你对你孩子的态度怎么样?()A.太溺爱B.要求太严格C.有时放松,有时严格D.根据自己情绪定E.你认为:13.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认为你的言行对你孩子有影响吗?()A.有很大影响B.有一点影响C.没有影响D.相信他(她)会识别好坏14.你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如何?()这与你对她(他)的期望有无差距?有无 A.很好 B.中等 C.一般 D.较差15.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你着重看重孩子的哪方面?() A.考试分数 B.理论知识的掌握 C.动手能力 D.思想素质16.你认为现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无帮助?()A.很有帮助B.帮助很少C.没有帮助D.可能助长青少年犯罪17.你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何看法或建议?你想对那些失足青少年说些什么,或对自己孩子有何告诫?七、学生成果展示(论文)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
我们小组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不合格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性格、品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一些家长处在社会深刻变化过程中,由于精神和物质生存状态不理想,未能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出现了自身道德、信用、论理的缺损,便很难承担变迁社会中教化子女的职能。
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污言秽语,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出现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非打即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酗酒、赌博,使子女受到感染,家庭教育出现“近墨者黑”的效应,严重影响了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家长过分的溺爱,一味的娇惯,使子女的欲望不断升级。
在家庭无来源或不充足时,那些被娇惯的孩子便以非法手段在外“捞钱”,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