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
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自然段写的都是往事。
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 多好啊)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他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板书:幸福生活)(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多好啊”是文章的文眼。
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更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1.学到这,你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吗?(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
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
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来说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他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4.再现“灯光”。
聚焦灯光,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
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
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课教学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
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
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
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
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主探究的机会就太少了。
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习方法。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灯光》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王愿坚(1929—1991)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国民党是孙中山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
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
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
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
现为中国台湾地区政党。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夹.着(jiā jiá) 冲.进(chōnɡ chònɡ) 大约.(yuē yāo) 打中.(zhònɡ zhōnɡ)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英雄一()电灯一()火柴一()孩子一()部队一()画一()树林一()战斗一()书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明星”上的“微尘”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的《堆素数论》这本书,觉得很好。
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
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能予以改正。
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提得对,真是太好了!”他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把它的作者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陈景润请来参加会议。
华罗庚就是这样,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文中的“明星”指;“微尘”指。
2.简要回答陈景润写给华罗庚的信的主要内容。
3.写出第三小段段意。
4.判断中心,在正确的后面画“√”。
(1)赞扬华罗庚重视别人的发言。
()(2)赞扬陈景润敢于提意见。
()(3)赞扬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在天安门璀璨的花灯下,“我”想对“我”的战友说些什么?参考答案一、jiā√ chōnɡ√ yuē√ zhònɡ√二、一( 位 )英雄一( 盏 )电灯一( 根 )火柴一( 个 )孩子一( 支 )部队一( 幅 )画一( 片 )树林一( 场 )战斗一( 本 )书三、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不能驾着小船出海去。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能不是真理。
四、1.华罗庚的书计算错误2.陈景润觉得华罗庚的书写得很好,但发现了一个错误,希望改正。
3.华罗庚在会上读了陈景润的来信并请他参加会议。
4.(3)√五、示例:站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想对“我”的战友说:“看吧,看吧,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孩子们可以在这样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