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画面,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时明月宋时风。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居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自由表达。

2.走近作者。

预设:
(1)孟浩然:唐代诗人,他的诗意山水突出自然,充满对人生的依恋。

情调健康明朗,语言朴素清新。

文学成就: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代表作品:《春晓》《过故人庄》。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文学成就:诗词歌赋成就颇高,善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罕见全才,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

主要作品《念奴娇》《水调歌头》《赤壁赋》。

(3)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文学成就: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为主。

代表作品:《清平乐》《破阵子》。

(4)对这几位诗人词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诗词,欣赏壮丽的景观吧。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德、鹊、蝉。

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同音字:暮。

(2)多音字:行。

(3)图片识字:鹊、蝉。

(4)通假字“见”。

三、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想象美的画面,体味表达的情感。

3.依次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起/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四、朗读诗歌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2.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壮美的景色?
3.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美景。

(1)诵读《宿建德江》,首先勾画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了解事物的特点,想一想:诗人泊舟建德江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抓住“云”“雨”“风”“水”等景物,欣赏诗中描写的奇异景色。

(3)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阙抓住“明月”“清风”“鸣蝉”“蛙声”等词语推测诗中描写的时间,表现的意境;下阙抓住对偶句,体会骤雨初来的景象,体会词人的心情。

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读出诗的意境。

5.出示图片,配图朗读。

6.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蝉、德、鹊” 3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德”注意不要少写一横;“鹊”注意结构,“昔”上下有间隙;“蝉”左窄右宽。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文章,今天的我们在诗歌中徜徉,体会无限风光。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

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2)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练习形近字、同音字练习。

3.导入新课:中华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久流传……
4.检查背诵。

小组检查背诵诗歌,全都可以背诵的小组展示背诵成果。

二、了解诗意
1.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
(1)参考课后注释。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想象。

三、诗词赏读
1.赏析《宿建德江》。

出示诗句: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何景?
预设:日暮之时,建德江景。

(2)泊:停船靠岸。

(3)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引申: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诗人孟浩然愁从何来?(离家思乡离愁客居等)
(5)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宿建德江》描写了哪些所见所闻,景与情交融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7)链接《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诗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观?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空翻滚。

(3)白雨:白色的雨点。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云、雨、风、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赏析: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画笔画一画。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描写了西湖的雨景,你还知道其他描写西湖的诗词吗?
(7)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预设: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出示词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诗词题目。

(2)你还学过其他这样的词吗?
(3)道中:途中。

(4)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5)天外:很远的天空。

(6)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理解一下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7)讨论: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不同,结合有关诗句说一说。

四、赏析诗歌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意境,感受壮美景观。

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提示:你能不能说得跟诗一样美呢?注意表述的语言美。

2.我是现代小诗人,我的语言也很美。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重塑诗歌。

3.把你认为诗中最美的句子写到我的小本本上。

能告诉我你选的佳句吗?我们来分享一下选择的理由吧!
五、课外积累
1.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怎样进行景物古诗词的积累,然后展开积累。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2.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美景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六、巩固提高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