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一、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及应对技巧
1.望文生义
即只根据字面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1】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2018年山东潍坊卷第4题)
【解析】“沧海桑田”意为大海变农田,农田变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句中被误用为“看到的景物”之意。
【例2】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2018年江苏盐城卷第3题)
【解析】“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在句中被误用为“拍摄风景”的意思。
·应对技巧·
正确理解课标及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成语的意思,切不可照字面意思牵强附会地曲解。
平时应勤查字典,多积累。
2.对象误用
即把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成语,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
【例1】原是当年最高建筑的电视塔,如今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已无一技之长。
(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卷第3题)
【解析】“一技之长”指某人掌握某种技能,具备某种专长,在句中用于形容电视塔,显然是对象误用。
【例2】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
(2018年贺州卷第3题)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或著作极多,在句中用来形容收藏的古董,是对象误用。
·应对技巧·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成语所适用的对象范围。
3.褒贬不当
即将褒义的成语用到贬义的语境中,贬义的成语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例1】“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201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第3题)
【解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演讲选手,属于褒贬不当。
【例2】中國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竞相报道。
(2018年广东深圳卷第2题)
【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含贬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媒体争相报道,褒贬不当。
·应对技巧·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褒是贬,是否与语境相符。
4.语义重复
即语句中已含有成语所含的意思,再用成语,造成重复。
【例1】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2018年四川攀枝花卷第17题)【解析】“众目睽睽”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与前面的“大家”语义重复。
【例2】在郴州市青少年宫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孩子们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
(2018年湖南郴州卷第3题)
【解析】“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语义重复。
·应对技巧·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揣摩成语与句中某些词语的意思是否重合。
5.谦敬误用
即谦辞敬辞使用不当,该用谦辞时用了敬辞,该用敬辞时用了谦辞。
【例1】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2018年湖北十堰卷第4题)
【解析】“洗耳恭听”指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讲话,即请人讲
话时的客气话,句中用于老师听学生回答问题,属于敬辞误用。
【例2】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2018年甘肃兰州卷第2题)【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是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句中用来形容他人,属于谦辞误用。
·应对技巧·
要考虑成语所搭配的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语境是夸赞还是自谦。
6.不合逻辑
即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例1】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2018年四川眉山卷第3题)【解析】“言行相顾”指言行一致,不互相矛盾,跟前面”说一套,做一套”矛盾了,不合逻辑。
【例2】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018年贵州铜仁卷第3题)【解析】“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力气大,收到的成效小,跟前面“找对了方法”的假设前提相矛盾,不合逻辑。
·应对技巧·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分析成语的意思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逻辑。
7.轻重失当
即成语使用轻重不当,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2017年四川眉山卷第3题)【解析】“可歌可泣”用于形容悲壮的人物、事迹,不能用于一般人,在句中形容学生的事迹,属于大词小用。
【例2】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水系改造等工程在不断推进,原来布满沙砾、寸草不生的乌拉泊燕南荒山万象更新,不久将实现绿色全覆盖。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卷第3题)【解析】“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一番新气象,句中用来形容还未实现绿色全覆盖的荒山,属于大词小用。
·应对技巧·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成语适用的轻重程度,考虑是否符合语境。
总之,解答这类题目,关键要掌握成语的意义。
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义,再揣摩其“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对一些特殊成语,还要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等方面来比较、分析、理解。
二、实战链接
1.(2018年柳州卷第3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春日的柳州,和風拂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欲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解析】A项中的“惟妙惟肖”形容模仿或描写非常美妙、非常逼真,在句中修饰演讲,属于对象误用。
因此答案选A。
2.(2018年四川南充卷第3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
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答案解析】A项,“登峰造极”指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或技艺达到极高造诣,句中用来修饰“精神”,属于对象误用。
B项,“鳞次栉比”指像鱼鳞或梳篦的齿一个接一个地顺次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与句中的使用对象及语境相符,该项正确。
C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得好,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含褒义,句中用于形容作案者,属于褒贬不当。
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在句中误用为“不放在心上”的意思,属于望文生义。
故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