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比喻。

如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

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雄形象,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熟练到达背诵全文。

4、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拼读会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第二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

体会文章表达的强国梦想。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及象征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即便是网上查资料也不一定弄明白。

2、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收到良好效果。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1),背景简介。

20世纪旧中国的现状
(2)简介作者,梁启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中国说
(1)解题,(散文体裁)
学生质疑:略
一、设疑自探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
自学提示1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圈出文中新词,不懂的用符号标出来,小组议一议。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

2、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反馈学习成果。

(1)、指导生字写法:试、履、疆等
(2)、指导生字读音:作、鳞、惶、等等
(3)、指名读,集体读。

二、质疑再探
朗读课文,想一想:
1.少年中国具有哪些特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怎样的联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者运用排比句,把少年和国家的关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少年理所当然地感到重任在肩。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
2、教师范读《少年中国说》。

主旨概括
作者通过描述( )的关系,讴歌了少年中国的( )及其美好的( ),表达作者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课下作业
1、用“\”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鳞爪(lín línɡ)
初胎(tāi tái)
震惶(huánɡ huǎnɡ)
壮哉(zāi zhāi)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少年雄于地球( )
A.雄性。

B.称雄。

C.英雄。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
A.鞋子。

B.踩,踏。

C.履行。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

背诵课文
4、办一份当代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

设计亮点:
一、这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白话文。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学习本课的关键。

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

当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声调不由自主地变得高亢嘹亮,好像要把胸中那种豪迈之气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霸气发泄出来一样。

二是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进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读课文,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内容拓展延伸。

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感受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以及新中国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另外,我采用三疑三探和先学后教的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反思:
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中国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让学生重温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

多读多悟,可以很全面地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

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
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

《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带来了很大影响。

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但教师在朗读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上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

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教学上,这一点尤显重要。

在日后的教学中,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才能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