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一)默写1.雪尽马蹄轻2.晨兴理荒秽3.关河梦断何处4.轻烟老树寒鸦5.静影沉璧(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沙场”的意思是。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2分)A.上片一、二句表现了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情怀。
B.上片三、四句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C.下片三、四句实写词人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D.下片末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诗歌鉴赏6.战场7.c(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中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醉翁”“六-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0.选文中游人的“乐”指:;“太守”指:。
(4分)8.c9.错杂地摆放在大家面前的(场面),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10.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一百姓之乐而乐)。
(4分,每空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鹘说(节选)柳宗元有鸷①曰鹘ɡǔ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②有年矣。
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cì之甚熟,为予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鹄ɡǔ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③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跛④焉。
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
苟东矣yǐ,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
呜呼!孰谓爪吻毛翮⑤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yē?[注]①鸷(zhì):一种凶猛的鸟,捕食小鸟、鼠类等小动物。
②浮图:佛塔。
③燠(yù):暖,热。
④跛(qí):本意指多出的脚趾,这里指佛塔伸出的檐角。
⑤翮(hé):鸟的翅膀。
有一种鹘的鸷鸟,在长安的荐福佛塔上筑巢居住已经很多年了。
在荐福寺居住的和尚伺探它,非常熟悉它,对我讲起这只鹘说:"到了冬天的晚上,这只大鹘一定要带一只盈盈一握的小鸟完整无缺地回到巢穴之中,来捂热小鸟的爪掌,还左右不停地轮换着捂。
到第二天早上就带上小鸟,登上荐福寺佛塔的顶端,放走那只小鸟,伸长脖子翘首而望,极目张望小鸟所飞往的方向,他自身一定背着这个方向而离开。
假如小鸟飞向东方,那么它这一天决不会去东方逐食,其他的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情况也是这样。
"诶,谁说爪吻毛翮的动物就不做仁义的事呢?鹘本来是没有名声职位,官爵俸禄的欲望的,没有邻里亲戚朋友的友爱之心,它从壳卵之中出生,就知道攫取食物撕袭后吞吃,不做别的事情。
大凡象鹘鸟这类吃肉食动物的饥饿,在早晨的时候最为严重,而今它却强忍饥饿把手中的食物放飞,想要有所回报。
这难道不是卓然而有所树立吗?用了它自己的力气而又可怜小鸟的将死,因而忘记了自己的饥饿,又远远地避开那只小鸟,这难道不是仁义之道吗?坚持自己的主张,专一自己的心志,不欺骗自己的内心,这本来就是所最难得找寻到的。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左右而易.之易:(2)必背而去.焉去:1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如果小鸟往东飞,那么这一天这只鹘就不会往东去追逐这只小鸟。
B.小鸟苟且地往东飞去,那么这一天这只鹘就不会往东去追逐这只小鸟。
C.如果小鸟往东飞,那么这一天这只鹘就不会往东去捕食。
D.小鸟苟且地往东飞去,那么这一天这只鹘就不会往东去捕食。
13.柳宗元称鸟也是有仁义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只鹘的仁义?(4分)(1)(2)11.(1)交换(2分);离开(2分)12.c(4分)a(2分)13.(1)捕捉到小鸟后,并不伤害这只小鸟,只是利用它来暖自己的掌(爪子);(2分)(2)第二天早晨放了小鸟后,这一天不会再往小鸟飞行的方向去捕食。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情景记忆①如果你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几天后再回想,当时的某些情景又会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记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景记忆”。
②情景记忆有点类似录像。
录像可以把事件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收藏保存后,人们以随时拿出来重放。
情景记忆也是如此,大脑会把与一件事情相关的景象,包括和情景相关的动作、声音、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捆成一个包,存放在封闭的“记忆盒子”里。
一个盒子存储一段记忆,多段记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盒子里,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③通常情况下,这些记忆中的信息被埋藏在大脑深处,不会干扰人们当下的思维活;不过,当人们受到某些线索(如一首老歌、电影里的一个镜头)的启发时,“记忆盒子”会被打开,就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④然而,情景记忆又不像录像那祥真实。
记忆里的情节和图像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淡化,当人们再次回想时,往往会夸大其词或颠倒次序,使其真实性、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对记忆中的情景重新给出解释和评价。
记忆研究之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说:“记忆确实是一种重组。
”⑤由此看来,情景记忆往往是不靠谱的。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记忆是动态的,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化。
当人们重拾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使得描述的情况和原来发生的场景大不一样。
⑥虽然如此,由于情景记忆能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情景记忆的内容常被画家们当作创作的素材。
在照相机发明以前,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综合了亲历者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其鲜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让观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⑦当你驻足在《清明上河图》前,你必然会被恢弘的画面所感染,也必然会被画中丰富的市井生活和传神的人物表情所吸引,而这一切,不可能仅仅是作家现场的临草,更多的则需要作家融合情景记忆来完成。
⑧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凯兹,他的很多作品就是根据他经历的生活情景进行创作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面中的核心人物是年幼的公主玛格丽特,周围是她的宫女、弄臣和小丑。
画家精心设计,把场景选在阿尔卡萨王宫的画室里,让阳光从画的前上方射入,这样一来,画中的人物都沐浴在阳光下,包括站立在大画架前的画家本人。
⑨按理说,他站在那个位置上是没有办法作画的,因为从这个角度所见的人都是背光的。
然而根据画家的记忆重组,画面上的人物形象清晰可见,整个画面温馨感人,这幅画作得到了王室成员的一致称赞。
10情景记忆的独特性,不仅在艺术领域里能给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的源泉,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拥有别样的生命印记。
14.第②段中的“记忆盒子”有哪些特征?请作简要概括。
(4分)15.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16.以下文字放在哪一段后面比较恰当,请说明理由。
(4分)三年前,在美国某大学校图内发生枪击事件,在随后的警察询问中,5位目击证人对罪犯的描述竟然各不相同。
第段后,理由是:17.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景记忆能够保存与情景相关的人物动作、声音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B.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来看,情景记忆是画家创作的素材来源。
C.情景记忆有不靠谱的一面,通过它还原经历的生活事件都是不真实的。
D.画家们根据情景记忆创作的艺术作品,其鲜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18.第 10段中作者认为情景记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不-样的体验”,请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对“情景记忆”的认识。
(4分) 14.(1)能把情景事件储存起来;(2)一个盒子存储一段记忆,多段记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盒子里(3)储存在记忆盒子中的记忆内容,彼此独立,互不干扰;(4)记忆中的事情被埋藏在大脑深处,不会干扰人们当下的思维活动;(5)受到某些线索的启发 时,“记忆盒子”就会被打开,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写到任意两点即给全分)15.当记忆被唤醒时,再次描述往往会夸大其词或颠倒次序,使情景的真实性、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对记忆中的情景重新给出解释和评价。
(若只写“情景记忆又不像录像那样真实。
”给1分)16.放在第五段后(1分)理由是:列举的美国某大学枪击事件目击证人描述罪犯各不相同的事例,具体说明了第五段情景记忆往往是不靠谱的特点。
(概括事例1分,作用2分)17.c(3分)18.(1)情景记忆也能像录像那样,能让人回忆起过去的事情,真实再现过去的场景。
(2)情景记忆又是人们按照当下的想法和自己的意思,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往往不完全真实的内容。
(3)情景记忆可以使用在文学艺术创作中。
(三点,写出任何一点都可以。
语言简洁顺畅,表意清楚明白。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寻找一棵树①我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着。
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跟他们说,我在子找一棵树!②我寻找的是一棵老槐树。
它足有我的腰一样粗,是我爷爷的爷爷的栽下的,距今已有100多年了。
在这棵树下,埋着我爷、我爹、我哥、我和我儿子的胎衣——这是我们元城的风俗。
孩子生下来,就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
你说,我对老槐树能没感情?③今年春天,我对妻子说回老家去看看大哥,其实是为了看看老老槐树。
大哥今年60多岁,sī( )守着我们的老宅,也sī( )守着我们的老槐树。
④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房子没变,猪圈没变。
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可是老槐树不见了!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他拉着不知所措的我向屋里走去,我一把甩开他,劈头就问:“哥,咱家的老槐树呢?”⑤哥看了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