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后禅院》)(3),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故克之。
(《曹列论战》)(5)哗然而骇者,。
(《捕蛇者说》)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甲】词是李清照写的《》,【乙】词是写的《蝶恋花》。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思。
B .都是借春花春草抒发愁情的怀人词。
C .主人公都借酒浇愁而终究无法排遣。
D .都隐含着词人的惆怅和无奈之情。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节选)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Z Z DSP DF E D I TOR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列中的加点词与“设酒杀鸡作食”的“作”意思最相近的是A .其中往来种作.B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C .一鼓作.气D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情况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B .村中人的自述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C .“皆叹惋”表明武陵人对桃花源中美好生活的由衷感慨。
D .“遂迷”、“未果”表明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只是一种幻想。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②又不呜,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注释】:①隐: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②蜚: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止.王之庭②奋兵.而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皆还齐侵地。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鸣惊人”的“鸣”在文中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②淳于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Z Z DSP DFE D I TOR二、现代文(40分)5.(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宫斗剧在市场上出尽风头,创下不俗收视率。
某新剧甚至公开打着“某某某某接着斗”的推广语,目前“宫斗”大有“网台联动”卷土重来之势。
②在创作者连续地、不知疲倦地、无休止地复制“后宫连轴斗”的同时,历史在跳不出的三尺宫墙里被草草虚化,仿佛中华文明故事不过就是“一个宫闱争斗叠加一个宫闱争斗”的演进史。
一连串的演绎背后,历史被严重虚无化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奋斗不屈、英杰辈出的浩荡发展史被完全架空。
③可事实上,无论战国风云还是清朝的世象百态,绝不只是帝王后妃的恩怨情仇,还包蕴着千里江山的治理智慧、朝代兴衰的更迭逻辑、贤者志士的高义情操、市井乡间的民风民俗等。
就拿诸子百家来说,能被解读的内容不胜枚举,单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警言背后,就值得深挖;再看清朝廉吏于成龙、名相陈廷敬两位贤臣,他们身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节,便大有文章可做。
而视野狭窄、精神矮化的宫斗剧,其人物如同井底之蛙,只看得到私欲和情爱,只关注争权夺势,多部宫斗剧中的角色如果互换身份,故事竟然一样可以往下说。
④如此套路中的宫斗剧,罔顾史实与常识的现象时有发生。
《延禧攻略》里,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段《贵妃醉酒》穿越到了乾隆年间;又如银针试毒、麝香堕胎等宫斗剧老掉牙的桥段,反复上演,让历史越发面目模糊。
凡此种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判断。
如此,我们怎能指望青年人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洞见中国的未来?⑤观众用“爽”字形容观感,折射出宫斗剧刷屏的部分原因﹣﹣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
宫斗剧的创作者、营销者,常把后宫伪装成职场,把后妃争宠当作奋斗向上来宣扬,以此迎合一些人图轻松、求刺激的娱乐需求。
“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不主动‘撕’,就没人知道你委屈”等台词被包装成人生智慧贩卖给年轻人。
这便是某些宫斗剧误人最深之处:它们以缓解生活压力的面貌出现,却在不经意间释放阴暗、消极乃至病态的能量。
⑥创作者缺失正确的历史观、知识观,缺乏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正在把观众拖离历史现场,拖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并引导观众迷醉于视听感官刺激,迷醉于泛娱乐化的Z Z DSP DF E D I TOR满足。
⑦“以史为鉴可以______,以人为鉴可以______”。
作为五千年从未断流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⑧古装剧在表现传统文化、重铸传统美学、传承民族历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我们需要有着社会担当的创作者,创作对社会负责的文艺作品,用向上善力量的文艺作品去滋养人心、引领大众。
(转自《文汇时评》,有删改)(1)作者认为“宫斗剧”的危害有:①②③(2)第③段中画线部分的论据可否删去?为什么?(3)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第⑦段空格处。
“以史为鉴可以①,以人为鉴可以②”(4)以下选项对本文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面对“宫斗剧”泛滥的情况,作者的观点是:6.(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我们都是好孩子①上高中那会儿,我最喜欢的时间段是上午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因为那个课间比其他课间要多出足足10分钟,也就是所谓的“大课间”。
这意味着我可以潇洒地挽着同桌的胳膊一起去校外的书店,租借有关言情小说的书刊来看。
②我每次都是竖着耳朵等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的,总感觉它的声音能穿透灵魂,陪我探寻更恣意盎然的人生。
③同桌尚文虽然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但骨子里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同寻常。
她的家Z Z DSP DF E D I TOR境优渥,在小镇上是数一数二的。
她跟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我,气质完全不一样。
我这个寒门子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要么是“知识改变命运”。
要么是“去广州等沿海城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
我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圈子被死死固定,一想起流水线上机械的工作,我就感到要命似的痛苦,所以在那时,我更信奉前者。
④尽管如此,信念在神奇又力量强大的青春期叛逆面前还是甘拜下风,仿佛一瞬间,我就缴械投降了。
⑤临近考试,我还在一本又一本地看言情小说。
那个时候,我的青春读物的基调多以伤痛悲凉为主,我至今都能想起,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是怎么偷偷在课堂上哭起来的。
还没等我缓过神,一只发现战利品的手就伸了过来。
班主任言辞尖锐:“你们这些不务正业的坏孩子,真是自毁前程!”接着,她又从同桌尚文的桌兜发现几本新的“战利品”。
我愣在那里,“坏孩子”三个字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念经一般萦绕在我的耳旁,折磨着我的心智。
什么时候,我被归于“坏孩子”的阵营了呢?⑥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还是老师眼中标准的“三好学生”,是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好姑娘”。
有一次期末考试,校领导还亲自到我家发放奖学金,虽然只有100元,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庄里已经是家家户户争相谈论的头号新闻了。
⑦我被单独拎出来谈话:“你刚来班里时成绩在前10名,你忘记了?你跟人家尚文不一样,知道吗?你父母是怎么说的?这个星期内把你的家长叫来谈一谈。
”⑧听到要叫家长,我开始慌了,内心还在艰难地消化着终于被人指出来的“从好孩子到坏孩子”的转变。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自己不敢正视,接受不了。
那时的感觉,就像被戳到了难以启齿的痛处,也失去了拉紧我的最后一条救命线,在双重打击下,我的躯体开始下沉,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班主任看我特别伤心,放缓了语气说:“叫家长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上课。
”⑨回到座位上,我趴在桌子上继续沉浸在悲伤里。
尚文开始安慰我,我不听,直到她说:“嘿,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午我请你吃炸鸡。
”我一听就炸了,冲她吼道:“我才不要当坏孩子,我也没有你那资本不务正业,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尚文眼中闪现的难过与惊愕,⑩两个星期后,她换了座位。
⑪我好像又变回了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即便成绩提升很慢,但已经作为“改过自新”的例子被老师在班上表扬,但我并不开心。
⑫直到在某个大课间的前一节课上,我收到她传来的一张小字条:“送你一个礼物,是课Z Z DSP DF E D I TOR间播放的第一首歌曲,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⑬那是王筝的《我们都是好孩子》: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你说要一直爱一直好就这样永远不分开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相信爱可以永远啊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⑭后来,我才知道,冷战的那段日子,她争取到了校园广播站播放员的职位,之后在大课间的20分钟里,一直都会响起王筝的那首《我们都是好孩子》,每每此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意。
⑮多年后的我,已经小有成就,已经理解了老师“望生成龙”的急切,也依稀记得尚文说的话:“即便我们是坏孩子,我们也有梦想。
你想做的,只不过要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时间做适合的事,你想做的,加油去做,我支持你!”⑯在某个傍晚时分,偶然网易云音乐的电台播放《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不觉又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大课间的20分钟里,那个还未出芽就干hé枯w ěi 的言情小说梦,还有那个拥有踹生活两脚精神的好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