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

唐朝内宫官职详解内官宫官内侍省内官惠妃一人丽妃一人华妃一人淑仪一人德仪一人贤仪一人顺仪一人婉仪一人芳仪一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宫官尚宫二人司记二人黄记二人掌记二人女史六人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尚仪二人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二人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彤史二人尚服二人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四人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尚食二人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二人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司饣喜二人典嬉二人掌饣喜二人女史四人尚寝二人司设二人典设二人掌设二人女史四人司舆二人典舆二人掌舆二人女史二人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二人司灯二人典灯二人掌灯二人女史二人尚功二人司制二人典制二人掌制二人女史四人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六人司彩二人典彩二人掌彩二人女史六人司计二人典计二人掌计二人女史四人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内侍省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给事八人主事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谒者十二人内典引十八人内寺伯二人寺人六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掖庭局令二人丞三人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宫教博士二人监作四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宫闱局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人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掌固四人奚官局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内仆局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驾士一百四十人典事八人掌固八人内府局令二人丞二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典事六人掌固四人内官:(《春秋左氏传》曰:“不腆先君之嫡,以备内官。

”又曰:“内官不及同姓。

”杜预曰:“谓嫔御也。

”《周官》有夫人、嫔、世妇、女御之位,听天下之内治。

汉、晋已来,虽有位号,多不尽备。

隋氏法《周官》而悉置焉,则列夫人、嫔、姥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充百二十位。

宫中复有六尚,以备众职,谓之宫官。

皇朝因之。

今上天溥施,犹防女宠,故省内官,将以垂范,而六尚仍旧焉。

)妃三人,正一品。

(《周官》三夫人之位也。

古者,帝誉立四妃,盖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后也。

至舜,不立正妃,盖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

自夏、殷已降,复有立者,视三公位;虽云古制,数颇繁焉。

其余沿革,事不经见。

隋氏依《周官》,立三夫人。

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贵妃也,淑妃也,德妃也,贤妃也。

今上以为后妃四星,其一后也,既有后位,复立四妃,则失其所法象之意焉。

因省嫔妇、女御之数,改定三妃、六仪、美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备内官。

其位:惠妃也,丽妃也,华妃也。

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可以坐而论礼者则进,无则阙焉。

)夫人佐后,坐而论妇礼者也。

其于内则无所不统,故不以一务名焉。

六仪六人,正二品。

(《周官》九嫔之位也。

夏后氏因三夫人增以三三而九,列九嫔之位。

汉初无闻。

至武帝,始制婕妤、侄娥、容华、充衣,数不至九,其位在嫔。

后魏孝文改定内官。

隋氏依《周官》,尽立其名秩。

皇朝初因之。

今上改制六仪之位,以备其职焉。

)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

(一、淑仪,二、德仪,三、贤仪,四、顺仪,五、婉仪,六、芳仪。

)美人四人,正三品。

(周官二十七世妇之位也。

殷人因九嫔增以三九二十七,列二十七世妇之位。

其制增损,累代不恒。

前汉十四等。

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

隋氏依《周官》,制婕妤等二十七人。

皇朝初因之。

今上改制美人之位,以备其职焉。

)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

(《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

周人因二十七世妇增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

旧制沿革,略同于上注。

隋氏依《周官》,制宝林、御女、采女等。

皇朝初因之。

今上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

)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宫官:(《周礼宗伯》:“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

”郑玄云:“世妇,后宫官也。

王后六宫女府、女史、女奴之有才智者。

”《魏略》:“魏明帝游宴在内,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为女尚书,省奏事。

”《晋令》有崇德毁大监、尚衣•尚食大监,并银章、艾绶,二千石;崇华殿大监、元华食监、都监、上监,铜印、墨绶,千石;女史、贤人、恭人、中使、大使,碧纶绶。

宋明帝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置其职。

两齐、梁、陈不见。

后魏、后周亦拟外官置内职。

隋文帝置六尚、六司、六典以掌宫官之职,六尚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炀帝改置六尚局,职掌略同,皆加其品秩。

一、尚官局,管司言,掌宣传启奏;司簿,主名录计度;司正,主格式推罚;司闱,主门合管钥。

二、尚仪局,管司籍,主经史教学;司乐,掌音律;司宾,主宾客;司赞,主赞相导引。

三、尚服局,管司玺,主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主汤沐、巾栉、玩弄等物;司仗,主仗卫戎器。

四、尚食局,管司膳,主膳羞;司酝,主酒醴、醯醢;司药,主医巫、药剂;司饣喜,主廪饩、柴炭。

五、尚寝局,管司设,主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主舆、辇、扇、伞,执持羽仪;司苑,主园囿种植,蔬菜、瓜果;司灯,主灯火。

六、尚工局,管司制,主营造、裁缝;司宝,主金玉、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十二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女史,流外,量事而置,多者十人。

皇朝内职多依隋制。

)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

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

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

司闱二人,正六品;典簿六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

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

尚宫掌导引中宫,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四司之官属。

凡六尚事物出纳文籍,皆印署之。

(六尚须物,外物之司受敕连署牒,仍取尚宫押印,司记录目,为抄出,付内侍省受牒,便移外司。

其五尚之印唯于当司宫内行用,不得印出外文牒。

)司记掌印。

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审而付行焉。

典记、掌记佐之。

(余司二佐并准此。

)女史掌执文书。

(余女史准此。

)司言掌宣传启奏之事。

(凡有敕处分,承敕人宣付司言连署、案记,别钞一本,付门司传出。

若外司附奏,受事人奏闻,承敕处分,传付外司;仍录事目、旨意,亦连署为案。

)司簿掌宫人名簿、廪赐之事。

司闱掌宫闱管钥之事。

尚仪局:尚仪二人,正五品。

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

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

司宾二人,正六品;典宾二人,正七品;掌宾二人,正八品。

司赞二人,正六品;典赞二人,正七品;掌赞二人,正八品。

彤史二人,正六品。

(《石氏星经》:“女史一星,妇人之微者。

”《周礼》:“女史掌王后之礼职,以诏后理内政,统内官,书内令。

后之事,以礼从。

”《诗》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毛传》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生彤管之法。

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环,以进退之。

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

当御之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箸于右手。

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彤管,以赤心正人也。

”)尚仪掌礼仪起居,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

司籍掌四部经籍教授、笔札、几案之事。

司乐掌率乐人习乐、陈县、拊击、进退之事。

司宾掌宾客朝见、宴会赏赐之事。

司赞掌朝见、宴会赞相之事。

(凡朝会,司赞引客立于殿庭,司言宣敕赐坐,司赞引升就席。

酒至,起,再拜;食至亦起。

)尚服局:尚服二人,正五品。

(《周礼》:“内司服掌王后六服:衣、プ翟、阙翟、鞠衣、展衣、衤彖衣、素纱。

”司马彪《续汉志》:“皇后谒庙,服绀上、阜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条。

假结,首饰步摇、簪珥。

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掺。

八爵、九华、熊、虎、赤罢、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

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

金题,白珠绕,以翡翠为华。

绶、佩同乘舆。

”魏、晋、宋、齐、梁、陈略同。

后魏,北齐皇后玺,绶、佩同乘舆,假髻,步摇,十二镆,八爵、九华。

助祭、朝会以衤彖衣,郊、以プ翟,小宴以阙翟,亲蚕以鞠衣,见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衤彖衣,俱有蔽膝、织成绲带。

后周皇后衣十二等。

翟衣六:从祀、郊、,享先皇,服衣;祭阴社,朝命妇,服衤衣;献茧,服惊衣;采桑,服衣;听女教,服衣;归宁,服<失羽>衣,以雉为领、衤票。

临妇学,燕命妇,苍衣;春斋、祭还,青衣;夏斋、祭还,朱衣;采桑斋、采桑还,黄衣;秋斋、祭还,素衣;冬斋、祭还,玄衣;其衤票、领以相生色,华皆十二树。

隋初,皇后首饰花十二树。

衤韦衣,青纱内单,黼领,罗谷衤票、衤巽,蔽膝,大带,以青衣,革带,青蔑、舄,金饰,白玉佩,玄组绶,祭及朝会则服。

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舄、革带随衣色,余同衤韦衣,亲蚕则服。

青衣,青罗为之,制同鞠衣,去华、大带、佩、绶,见帝则服。

朱衣,绯罗为之,制如青衣,宴宾则服。

炀帝令牛弘等制皇后服四等:衤韦衣,以翟,五彩重行,十二等;首饰花十二钿,小花<耳毛>十二树,两博鬓;素纱内单,黼领;罗毅衤票、衤巽,皆以朱;蔽膝随裳色,以为缘,用翟三章;大带随衣色,饰以朱、绿之锦,青绿;革带,青蔑、舄,以金饰;白玉佩,玄组绶,章采、尺寸同乘舆,祭及朝会则服。

鞠衣,小花十二树。

青衣、朱服,皆参准宋太始及梁、陈故事增损用之。

皇朝因之。

)司宾二人,正六品;(凡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宝皆以金为之,并不行用。

其应封令书,太皇太后、皇太后用宫官印,皇后用内侍省印焉。

)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

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

司饰二人,正六品;典饰二人,正七品;掌饰二人,正八品。

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

尚服掌供内服用采章之数。

(凡皇后之衣服,一曰衤韦衣,二曰鞠衣,三曰礼衣;首饰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

衤韦衣,深青织成为之,文为雉之形,素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罗谷衤票、衤巽,皆用朱色;蔽膝随裳色,以纟取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裹,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蔑、舄,舄加青饰;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章采、尺寸与乘舆同。

受册、助祭、朝会则服之。

鞠衣,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及衣革带、蔑、舄随衣色;余与衤韦衣同,唯无翟。

亲蚕则服之。

钿钗礼衣,十二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双佩,小绶;去舄,加履。

宴见宾客则服之。

内命之服:花钗,施两博鬓,宝钿饰。

翟衣,青质,罗为之,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而下。

第一品花钗九树;宝钿准花数,下准次;翟九等。

第二品花钗八树,翟八等。

第三品花钗七树,翟七等。

第四品花钗六树,翟六等。

第五品花钗五树,翟五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