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研究
陈满玉贺山青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特殊性,强化实践教学,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特殊性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是“高”,二是“职”。
“高”即它是高等教育的一分子,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职”即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专业课教学开始走上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但思政课教学由于人们对其特殊性认识不足,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特色之路,依然照搬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出现了脱离高职教育实际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对于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照搬普通高校教学模式所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非人性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注意到了思政课教学传授知识的功能和适当运用“灌输”方法的共性,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学具有职业性强,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个性,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单纯传授和生硬灌输,靠考试的“指挥棒”来勉强维持教学秩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
这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性教学理念,违背了教学规律,阻隔了师生交流,压抑了学习兴趣,最终使思政课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误区,导致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日益低下。
2、教学内容的普泛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过于强调统一性、忽视特殊性和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等问题。
至今,教育部还没有组织编写专供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政课教材,而各高职院校又没有自主选择或自编思政课教材的权力,只能使用教育部规定的与普通高校一样的国家统编教材,其教学内容主要照顾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强调理论构建的完整性,忽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个人实际的积极结合,缺少案例分析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严重制约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
基金项目: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专项课题《就业导向、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满玉(1966—),女,湖南新化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贺山青(1965—),男,湖南涟源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教学方法的理论性
由于教材的理论性强,专业课“工学交替”课时的不断增加,以及思政课教学活动经费的不足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不完善,许多高职思政课教师只能依赖“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只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手段,运用费时少、组织简单的理论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往往是现炒现卖理论,空对空地泛泛而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教学评价的单一性
由于思政课时的不断减少和照搬普通高校的评价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采用的是理论闭卷或开卷方式,很少考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及职业道德的养成;对教师采用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很少考察教师的课外教学或实践性教学效果。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1、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普通高校主要是培养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广泛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
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为学生专业和职业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特色加专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目前,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是成绩优秀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而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中等偏下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五年一贯制中下游水平的低年龄初中毕业生,还有中等偏下水平的中职、技校对口升学生源。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教育的对象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生源层次多、文化道德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弱,人生目标模糊多变,专业思想不稳定,造成了高职思政课“因材施教”的复杂性。
二是大多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多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弱,对现实的选择感到无奈,对生活缺乏热情,对未来缺乏信心。
即使思政课所探讨的问题离他们的生活很近,也难以激起他们的共鸣。
三是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减少,高职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将继续下降,必然会给高职思政课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3、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既然普通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那么,其思政课就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其内容就必然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
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职业性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其思政课就必须以“精简”、“管用”为原则,围绕专业和职业特点进行教学,突出思政课教学的“职业性”。
在内容选择上,首先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共性,选择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所要求的共同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教育。
其次要突出职业性,把思政课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为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有用”上来,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观、职业荣誉观、职业幸福观,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造思维,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劳动法规、经济法规等道德与法律素质教育,突出团队合作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岗位变化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
4、教学方式的特殊性。
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而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不多,其思政课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开足理论课时,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
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不
仅要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必须给学生较多的实训和工学交替时间,这样,高职思政课的理论课时就要比普通高校相对减少,而且其教学计划也往往因为工学交替而被打乱。
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只有依靠灵活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形式上,要立足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现实,实行弹性教学。
凡外出实习达半个月以上的班级,思政课教学即可面授与函授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指导相结合,采用自学指导、参观调查、社会实践、论文报告、巡回指导等方法来组织教学,以利于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学生基础差、生源复杂和思政课课时少的现实,灵活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案例法、启发法、参与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视听法、研究法、演讲法、辩论法、网上交流法、论文法、参观调查法、社会实践法等多种教法,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内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活动,在校内开展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听专题讲座和先进人物报告活动,在校外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就业创业活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以消除因理论课时不足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教学手段上,要引入具有交互性、直观性、高效性等特点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做到用多媒体手段授课、让电子教案上网,积极开展网络讨论和师生交流活动,这样,既可以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又可以节省授课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既要有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因此,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不能照搬普通高校那种考核学生只考理论知识、评价教师只到教室听课的“单一性”评价模式,必须采用对学生既考理论、又考实践,对教师既考课堂、又考课外的“综合性”评价模式。
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把平时表现和各方面素质纳入评价体系,强调职业能力的考核,以促进学生既学好理论,又勤于实践;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评价课外教学或实践教学,以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上来,使教学评价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探微[J].现代企业文化,2008,(8).
[2]王继辉.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
作者联系方式
电话:135********(贺老师)
邮箱:ld-hsq@
地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湖南省娄底市月塘街)。